簽約儀式十分的順利,各大媒體做了報道,小研帶著公司投研團隊的人一起參加了簽約後的交流會。李遙借口趕飛機,提前離開了會場。
離開以前她去給外婆掃墓,折了一束桂花,坐在外婆的墓碑前,撫摸著外婆的名字李桂芝。回憶這個將自己所有都給了她的女人,外婆總是說著:“我們丫頭最聰明了,以後長大了肯定不得了的,一定有飯吃的。”想著外婆走的毫無征兆,隻字片語都沒有留下,她所有的親情和溫暖都是這個跟著自己學認字,學寫名字,念叨了桂是桂花的桂,我家丫頭喜歡吃桂花糕的女人。外婆總是樂觀的,很會操持家務,煮的一手好菜,那些街坊鄰居都時常讚她能幹。往事一幕幕!再也聽不人喊她丫頭了,再也沒真心,全心全意待自己的人了。時常羨慕小研接到父母催婚的電話,而自己隻是一個孤苦無依的人兒。不知道父母在哪裏,是否有惦記他們這個女兒。對父母的印象不深刻,隻記得小點的時候父親時常偷偷出現在家附近或者學校,卻不靠近。再後來就沒有了父親的身影,而母親很早以前就不曾出現過。夜裏外婆會拿著母親小時候的照片看看,然後抹眼淚。
跟著外婆的日子並不苦,隻是孤獨。那些耀眼的時光,蒼白生活裏,七彩的光芒都是在跟那個叫任曉飛的男孩一起的時候。青梅竹馬的兩個人從小學到初中都是同學,學習都是一如既往的優異,兩人都是家長嘴裏別人家的孩子,隻是曉飛性格活潑開朗,李遙從小就安靜,沉穩。
任曉飛約的地點居然是母校,李遙決定赴約,去看看自己揮灑青春的地方。不同上次,這次過去是白天,校門沒有關,李遙徑直走去操場,看到那棵標誌性的丹桂,枝繁葉茂,遠遠就聞到了濃鬱的香味,樹下的男子,挺拔,魁梧,像一幅賞心悅目的畫卷,不忍打破這美好的瞬間。
李遙靠近,曉飛沒有轉身:“讀書的時候多好呀,無憂無慮!”李遙沒有接話,隻是望著這偉岸的身姿發呆。:“在園區做一個生物科技孵化器公司,孵化幾個生物科技公司,專注人造肉,預製菜,其他的產業鏈上的公司會陸續被引進的。”李遙十分的意外,沒有想到談話內容會是這個。沒有寒暄,沒有鋪墊。關於生物科技公司,隨著AI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國外早就開始致力於科技塑造食品未來,境外每年上百家的初創企業做這個板塊的研發和推廣,其中人造肉這幾年發現尤為迅猛,成分主要是大豆和玉米,理論上跟養豬的飼料一樣,營銷價值也一樣,還有人工奶酪,各種無法保存的食物的再加工保存等等。和數字科技一樣,生物科技一直都在高速發展,人工食物的種類也在越來越多,越來越好的口感,私人訂製的服務讓這個領域在境外一些國家發展的特別好。這類科技公司融資十分的簡單,隨著社會步入老齡化,人們本身為健康買單的意願就很強烈。國內也有一些傳統食品產業會去涉獵這塊,但是國情和輿情,還有監管,食品健康安全等各方的認定機製,導致大家就是擦邊,或者是偷摸的做。沒有哪個城市大張旗鼓的做這個,更加沒有資本重磅這個領域。除非……李遙心裏一驚。有個不好的念頭,如果官方有人刻意來關注食品領域,尤其是能夠長期儲存的食物,說明自媒體上關於戰爭的謠言可能不是空穴來風。
李遙淡淡的問:“為什麼選我?”任曉飛:“如果你是李遙多好,可惜你是李晚冬,這件事非你不可呀。李晚冬董事長!”李遙驚訝任曉飛的能力,當初回國以前,她得到境外資金的大力支持,憑著獨到的投資眼光,在各個領域全麵開花,將資本不知道翻了多少倍。深知本國的文化,李遙對外以投資總的身份出現,除了明麵上的董事長,從未讓人知道她才是整個集團後麵的大佬。媒體的采訪都是學表演出身的李遙在國外讀書的朋友曾磊。曾磊性格好,玩世不恭,家境也不錯,家裏一直希望他可以學金融,他卻喜歡文藝,兩人一拍即合,他就成了投資界的大咖,然後借口考察項目混跡娛樂圈,偶爾客串個角色過下演員癮,還因此給公司帶來不少收益。李遙則在下屬公司做著她的投資總,表麵都聽從集團的安排,集團的一些副總也有些看不慣她,偶爾為難她的人,對她指指點點,呼來喚去的人也不少。她也樂得這種狀態。
不知道任曉飛從什麼渠道知道她的身份,境外的導師?曾磊?實在想不出!
李遙整理了一下心情:“我有什麼好處?”任曉飛:“自由。”李遙詫異:“現在我也有。”任曉飛:“你沒有。有一天你會需要的自由。”
李遙:“你現在是誰?我憑什麼相信你。”任曉飛沒有直麵回答:“喜歡這個城市的桂花麼?你家門口的花不在了,但是整座城市都是你的家。”李遙陷入了沉思。:“我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