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上混的人都有道邁不過去的檻,就是站隊,可以站錯但不能不站。
對於站隊眾將領是有心理準備的,隻是要站的一方是懷慶公主,這是此前所有人都沒想到的。
其實早在女帝登基之時馮將軍等人就有了站隊的心理準備,但他們以為是在女帝和楊大將軍之間站隊,誰料楊大將軍還沒行動呢懷慶公主先殺出來了,這可怎麼整?
至於公主說的不願追隨的就此離去絕不為難,這話聽聽就行了,真走了就悲催了。
你走的出房間,走的出瓦倫關嗎?
沒看見李牧幾人的手都握到劍柄上了嗎,拒絕的後果可是很悲慘的。
無奈之下,所有未表態的將領都將目光投到了馮將軍身上,意思很明顯,馮將軍怎麼幹我們就怎麼幹?
劉軒曹柔諸葛亮等人見此同樣看向馮將軍,靜等著他的決定。
一時之間馮將軍成了廳中的焦點,被注視的渾身不自在。
老子才剛從敵軍的包圍圈中逃回來,你們就不能讓我休息一晚再說嗎?
這也太著急了吧。
見馮將軍遲遲不做決斷,諸葛亮開口了,耐心勸道:“女帝的所作所為相信將軍也有所耳聞,排除異己謀害皇子,殘害了多少忠良,於公將軍是大魏將領,肩負著守土保國之責,豈能看著賊子惑亂朝綱而不顧?”
“於私你是先帝提拔任命的,先帝對你也算是有知遇之恩了,如今先帝屍骨未寒眾皇子就相繼被害,連公主一介女流都被逼的遠走他鄉,皇子公主淪落至此,將軍就真的無動於衷嗎?”
“將軍有能力起兵討賊撥亂反正卻選擇冷眼旁觀,對得起先帝的知遇之恩嗎,百年之後見了先帝您不慚愧嗎?”
這話說的很重,不符合諸葛亮溫和的行事作風,但沒辦法,今天必須逼迫馮將軍做出選擇。
說實在的,這次政變發動的太急了,大戰剛剛結束就迫不及待的逼人站隊很容易引起將領們的抵觸情緒,從而導致局勢朝不可控的方向發展。
但不急不行,因為隻有今天逼宮有機會成功,拖到明天成功的希望可就渺茫了。
理由很簡單,他們沒有官方任命,算是被聘請來的臨時工,名不正言不順。
臨時工嘛,幹活的時候好言好語的哄著,活幹完了誰還把你當回事啊?
相反馮將軍就算吃了敗仗依然是瓦倫關目前的最高長官,那些追隨諸葛亮打了勝仗的將士哪怕再崇拜諸葛亮李牧等人也會自發的聚集到馮將軍的旗下。
跟著諸葛亮等人隻能做個流寇,跟著馮將軍卻有光明前途,換你你跟誰?
恩情和前途是兩回事,報恩的方式有很多,沒必要搭上自己的仕途不是?
諸葛亮剛打了場大勝仗,在軍中的威望暫時超過了馮將軍,但威望這東西和人情世故一樣,不鞏固是會消失的,時間拖的越久他們在軍中的影響力就越低,奪權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低,哪怕拖到明天,經過一晚上思考的將士也會理智的傾向於馮將軍。
所以諸葛亮必須立即發動,在自己威望最高的時候逼迫馮將軍站隊,將事情徹底敲定。
馮將軍眉頭緊蹙滿臉糾結,陷入了深深的天人交戰中。
他跟女帝和公主都不熟,跟先帝倒是很熟,從感情上來說自然該傾向於公主,而且女帝某些方麵做的確實太過分了,隨公主起兵也算師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