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罷免呂不韋(1 / 1)

朝堂之上

“呂相,還有何話說?”嬴政將奏折扔下,臉色陰沉,厲聲質問。

“王上,臣無話可說。”呂不韋跪在地上卻絲毫不慌張,似乎早已料到自己的結局。

“無話可說,看來你呂不韋是早已知道事情終有敗露的一日。寡人念你為了秦國鞠躬盡瘁多年,死罪可免,活罪難逃。貶去呂不韋相國之位,文信侯就國河南。”嬴政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鬆了一口氣。

“謝王上。”呂不韋叩首拜謝,心中慶幸自己隻要不死亦能東山再起。

“無事便退朝。”

“恭送王上。”

“這相位又花落何家啊?”眾為臣工三三兩兩討論起來。

“我說啊!這位置之上的人不是板上釘釘。”一個大臣摸著羊角胡,意味深長說道。

“楊宗正這話說的,哈哈哈。”

“確實。”

……

“聽說今日貶了呂不韋的相位。”雲歌放下兵書。

“嗯。有人送筏子,寡人隻不過是順水推舟罷了,解寡人心中大患。”

“是嗎?”雲歌輕笑。

“笑是何意?”嬴政有些不解,放下手中的奏折,望向雲歌。

還未等雲歌開口,慶衝急匆匆進來回稟。“王上,韓禦史求見。”

“這不,解釋這笑意何謂的人來了。”雲歌起身向書架後走去,將手中的竹簡放上,又取下一摞翻閱起來。

“拜見王上。”

“免禮,韓卿此番前來所為何事?”

“王上,我為鄭國修渠一事而來。”韓風起身。“鄭國乃韓國奸細,此番修渠是韓國君臣施行的疲秦之計,目的是避免秦國攻韓。”

“竟有此事。放肆而為了,來人,查此事,先將鄭國收監,是為真,誅之。”嬴政一聽,心中本就對來秦國的門客,心存芥蒂,不是秦國人,終是向著母國,更何況很多人是呂不韋的人,怒拍桌案。“傳旨一切秦國的外國賓客全部趕走。”

“王上,這些人中也有才德兼備之人,萬萬不可啊!鄭國一事不代表他人也是奸細,王上,此事不可妄斷結論。若是逐客將會給秦國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這些外國賓客於秦國有利亦有弊,可對秦國帶來的利益多於弊禍,請王上三思,莫讓這些人寒心。若是逐客,我等這些於秦國為臣的他國人亦會因此事心生芥蒂。”韓風出聲阻止。

“哦,韓禦史說得不錯,寡人倒是太過決斷了,此次鄭國為奸細一事你辦。”嬴政思索片刻。

“諾。”

“韓禦史對文信侯罷免其官職,有何看法,今日朝堂,寡人觀你欲言又止,說說吧!寡人不計較你之言,有言便講。”嬴政嗓音溫潤,倒有一副虛心求教之意。

“那臣就說了,臣覺得,文信侯不可留。文信侯的能力也是他國皆知,此番被罷免官職,也會有他國去請他出山,屆時他會成為秦國強大的阻力。文信侯門客眾多,勢力遍布各國各地,文信侯出山隻是時間問題。他,不能留。”韓風一一分析追述,嬴政沉默了,他終是因為私情誤了判斷,怪不得,心中了然。

“韓禦史分析的不錯,下次有話朝堂之上就講,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便是。退下吧!”

“臣告退。”

目送離去的背影,雲歌從書架後走出,“如何?這個答案可滿意。”

“滿意,倒是寡人的錯,未公私分明,又入了他呂不韋的圈套。”嬴政十分不爽,自己這一局看似是贏了,實際上卻是差點滿盤皆輸,萬幸為時不晚。

“薑還是老的辣,哈哈哈,自以為是的結果,看您如何補救。”雲歌幸災樂禍起來,“公私分明,王上。那鄭國雖說是韓國奸細,但他修渠一事確實對秦國有很大的好處,此渠一旦建成,那秦國國力必然更上一層樓。王上以德報怨,興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那寡人要見見這個鄭國,真得能為我秦國帶來何種好處?”

後來,逐客令一事於朝堂熱議,李斯一篇《 諫逐客書》,指出逐客的危險結果,力勸秦王收回成命,李斯的文章有理有據,嬴政借此機會頒布多項關於他國賓客的法令與措施,秦國的國力更甚,有更多的能人義士紛紛到秦國施展才能。

鄭國奸細一案在嬴政與鄭國見麵會談之後,嬴政並未大怒,亦未曾刑罰鄭國,反而放了鄭國,命其繼續修渠,監管修渠一事。鄭國因此事,加快了修渠一事,在此期間更加細致入微,投入大量心力,此渠修繕,對秦國國力大增,後人稱之為鄭國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