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神奇!”駕駛艙內的王海心裏大為驚歎。
他感覺到一種與傳統加速完全不同的駕駛體驗。
明明速度短時間內大幅爆發,但身體上感受到的推背感卻要比之前弱了許多,就像是突然駛進了一條濕滑的沒有阻力的通道一樣。
“塔台呼叫金烏一號,身體感覺如何?”
良久,就傳來對方斷斷續續的答複。
“受力感輕微,感覺良好,準備進一步提速。”
“塔台明白,加速過程中如有不適請及時反饋。”
等到雙方人員交流完,劉醒才開口吩咐身邊的一位工作人員記錄下剛才發現的問題——戰機在開啟引力場狀態下通訊信號有明顯的幹擾以及延遲。
這些都是需要在戰機量產前改進的。
再說翱翔在天空中的王海,此時就像是一個遇到自己心愛玩具的孩子。
他把戰機的速度一會提到最高,一會又降到跟小型的螺旋槳飛機差不多,在空中不斷地翻滾或者各種角度盤旋。
時間一久,他差點要忘記現在還在試飛這回事,而是以為在駕駛著一架技術成熟的量產飛機。
一切都那麼的完美無瑕不可挑剔。
不過這隻是駕駛員的主觀感受,在地麵監測著戰機數據的劉醒等人還是發現了一些細微的問題。
有些是硬件上的,有些則可以通過改進飛控係統去改進。
過了差不多一個小時的時間,戰機在空中的飛行總距離幾乎要到極限的時候,王海才駕駛著戰機平穩地垂直降落在機場。
這樣的飛行測試,研發組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又進行了七八次,其中包括有人的、無人的通通都試了一遍。
戰機也在一次次測試中變得更加的完美和強大。
一直到五月中旬的時間,研發組才宣布新型戰機項目取得圓滿成功,可以上線量產。
不管是不是研發組的成員在這一刻全都歡呼起來。
這絕對是巴蜀航空工業研發曆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開發設計一架性能指標如此出色,足以領先一個時代的超級戰機,前後所花費的時間竟隻用了半年時間。
要是放在以前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這都是得益於一個人的加入,又或者說是得益於更先進的工業製造技術的加持。
“劉總,戰機的名字一定要您來取,”宋智在總結會上提議道:“雖然巴蜀航空工業是名義上的立項人,但我們所有人都清楚,如果不是你,新戰機絕不可能在短短時間內完成,更不用說能夠把活做到那麼的細致完美。”
王老也在一邊幫腔道:“小宋說得對,新飛機的名字該由小劉你來定。”
“是啊,劉總,你就起一個名字吧。”
公司的前任現任兩位大佬發了話,下麵的人也紛紛開口跟上。
這可不存在什麼拍馬屁,而是出於對真正技術的尊重。
劉醒見狀也不推辭,思考了一會後決定把新飛機命名為鯤鵬。
新戰機擁有戰機裏麵最快的速度,正好跟鯤鵬這種大夏神話中速度最快的神獸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