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嶽飛拒騎千裏馬(1 / 2)

自古賓不奪主,諸葛桓見主家對外麵之事無動於衷,也不好出院子看。主家道:“先生不知,我叫王三,俺這村叫王堌堆,幾十戶人家,鄰近那梁山泊,時常有些小賊寇,莊小無太多錢糧,也不曾太多損失。故此那日先生牽馬,我等便喊捉賊。”說著勸諸葛桓睡去,自己也睡了。

諸葛桓暗道一村之人怎不出去照應,莫非是夜裏看不清,反而添亂。清晨起來,諸葛桓來到院裏,見主家在喂馬,便道:“當日確實是去救人,還好救下了,再晚了就難說。隻是累壞了這小馬。”又要給主家銀子,主家哪裏肯要?便問夜裏之事。

王三道:“郎中莫小瞧這馬,是我費了四百貫從北地買的。這個並非我騎,乃是我一個表姐,姓姚,嫁到湯陰那邊嶽家,有個兒子,雖是年少,卻頗好習文練武。表姐家貧,眼下快要過年,這外甥定來,尋思無合適禮物送他,故此買了這匹馬。”

吃過早飯,主家還是強留,怕那王三有何閃失,諸葛桓道:“家主正值年壯,昨日隻是憂思過度之時又驚喜過度,如何會有閃失?”堅辭要走。王三無奈,把那十兩銀子還給諸葛桓,諸葛桓推辭不過收下了。主家又要給診病的錢,諸葛桓無奈道:“恁地多禮!病由我起,談何診費?”大步流星地走了。

出了村口,諸葛桓忽地想起道德經今晨起來看,吃過飯後急著走,忘了去偏房收拾,卻遺落到王三家了。趕緊回去,到了王三家,王三大喜道:“郎中此番來,定有教益!”諸葛桓說起自己的書落在屋裏了。正要去找,隻聽有人喊:“舅舅可在家?”

諸葛桓扭頭看時,隻見一個少年,眉清目秀,身材壯實,王三見那人,喜道:“郎中你道是何人?便是我那湯陰的外甥到了!”

少年慌忙給諸葛桓施禮,諸葛桓見其禮數甚周,不像一般莊戶人家的孩子粗野,喜道:“今早令舅還說起公子,頗愛習文練武,不期今日有緣得見尊容。”

王三讓他裏屋坐了,這時渾家拿出那本《道德經》,還給諸葛桓。少年看到麵皮上“道德經”三字,問道:“不敢動問先生,此書講的可是甚麼道?”諸葛桓不講這書,卻問少年:“你都知道什麼道?”

少年道:“習文之道,在於精;練武之道,在於勤;為人之道,忠孝二字;至於常耳聞的修身之道、用兵之道,尚不曾明了。”

諸葛桓驚道:“你這外甥,悟性不是一般!可堪成大器,不知可延請名師?”王三道:“俺這個外甥,姓嶽單名一個飛字,因俺姐生他時夢有大鵬鳥入懷,因此取個字叫鵬舉。俺姐一家務農為生,一年收成隻夠糊口,想是不曾請了先生。”

諸葛桓重又打量這少年,端坐如鍾,麵如銀盆,眉目中一股英氣,歎氣道:“方今天下太平,不知嶽小英雄可想學些甚麼?”

嶽飛慨然道:“在下年幼無知,也曾集市上去過,每每聽得說書人講咱這大宋,雖有狄青、楊家將,北有遼國,西有西夏,西南有吐蕃、大理,如何便是天下太平?想那漢唐,四方蠻夷來朝貢,某雖不才,也想有朝一日平定四方,讓百姓安居樂業。”

王三驚道:“小孩子不要亂說,跟誰學的?才十五歲,如何這般大口氣!”嶽飛道:“舅舅,不是孩兒口出狂言,在下見先生一股英氣,料知不是尋常郎中,因此才將心中所藏直說出來。若是一般人,我卻沒那個功夫!如何得道,還請先生教我!”

諸葛桓心道:莫非天下太平落在此人身上?這大宋文恬武嬉,禁軍都戰不過草寇,如何對付遼、夏?欲得非常之功,須待非常之人!遂斂容敬道:“在下季平,遊方郎中,也曾學得幾手功夫,讀得幾本經書。我與小英雄有緣,正是天意如此。男兒就要立下四方之誌!小英雄直抒胸臆,王大哥不必憂心,遙想西漢霍去病,十八歲時即為驃姚校尉,率八百人深入敵方,將那不可一世的匈奴打得潰不成軍,斬殺兩千餘人,俘獲無數;匈奴人來降,內中數人騷亂,他一人飛入敵營,斬殺數百首級,穩定陣勢。打下焉支山,封狼居胥山,一生斬殺匈奴大軍十一萬。難得的是當漢武帝親自為其營造華美屋室,小英雄猜他怎麼說?”

嶽飛脫口而出:“天下尚未太平,如何營造華屋!”諸葛桓道:“正是如此!霍去病道: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千古青史傳佳話。”

見二人聊得投機,王三悄悄退出屋子,讓渾家置辦上好酒菜。渾家道:“不過是你外甥和一個郎中,又不請他看病,為何要上等的酒菜?”王三嗬斥道:“你懂什麼!這郎中是真人不露相,能文能武,正在教嶽飛用兵處事之道。”渾家慌忙準備去了。

嶽飛道:“在下苦無名師指點,看過幾本書,都要自己悟,不知先生肯否收我為徒,將這修身之道、用兵之道、治國之道,一齊傳授於我?”說著就要施禮,諸葛桓忙拉住他,道:“我與你有緣,卻不是師徒之緣。話雖如此,我所會的盡都教給你,願你早日實現大誌,成就功業。你且到院子裏,給我演練你的武藝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