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皆如願(1 / 2)

新婚燕爾的生活過了沒多久,張楚金就被派了實職,任刑部比部司主事,從九品下。

刑部官職包括刑部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主事,這些都是“有名有姓”的職位。

雖然楚金被任的是一個從九品下刑部主事,但已經比刑部的令史、書令史、亭長、掌固那些低級的官員起點高了。

要知道,刑部不僅負責司法,還要負責官奴婢管理、財務審計勾稽、關禁管理這些事務。

刑部在本朝司法體係中占舉足輕重的地位,和禦史台、大理寺並稱“三法司”,共同負責司法事務。

所以那些能夠被“三司會審”的,都是大案要案。

刑部裏最高長官是刑部尚書,為正三品。

刑部裏的次官是刑部侍郎,正四品下。

刑部下設刑部司、都官司、比部司、司門司四個司。

刑部司主管律令的頒布實施和案件複審,刑部司長官是刑部郎中,從五品上,副長官是員外郎,從六品上。

都官司的長叫都官郎中,從五品上,負責俘隸簿錄、給衣糧醫藥,並處理其訴免。

司門司的長官是司門郎中,從五品上,負責掌管門關出入,以及籍及闌遺之物。

比部司的長官是比部郎中,從五品上,負責審計和財政監督方麵。

同時勾檢內外諸司經費、俸祿、公廨及公私債負等事務。

比部司負責審核朝廷財政收支,監督官員貪腐,確保社稷國庫的清明和穩定。

可以說,刑部、都官、比部、司門四司共同構成刑部的完整體係。

通過刑部的有效運作,朝廷才能維護大唐萬民的穩定,保障百官體係的運轉。

特別是刑部的比部司,對朝廷財政的監督和審計,強化了朝廷管控。

確保了高宗年間社稷的清明和穩定,那武後才能在高宗薨後臨位登朝。

楚金被任命的刑部主事雖為從九品上,但卻屬刑部比部司高郎中下直管的主事,朝廷上就連三品大員都畏他幾分。

因為所有的朝廷高官,沒有幾個屁股是幹淨的,嘴裏沒吃過腥的。

所以這些朝廷高官們,對於比部司的大官小吏,都是敬而遠之。

刑部的比部司雖說是清水衙門,但畢竟有個監督官員的名頭,官小權威大,受人忌憚。

楚金憑著他耿直的性子,和深厚的學識,自是對了比部郎中高大人的脾胃,深得賞識。

辦完了公差,楚金最喜的是在書齋裏做學問,婚後短短幾年的時間,他就寫下了《翰苑》和《紳誡》兩部書。

楚金自己就是比部司的,知道利欲能使人迷惑心智,就像讓人能懸崖勒馬,迷途知返。

“嬌娘,那些大官小吏,若是能約束自己的行為,時刻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堅定,就不會被小利左右,誤了前程。”

“我的《紳誡》就是想讓他們知道自己不能當了大官就無德,無道,無所畏懼,道德修養是什麼時候也不能鬆的。”

楚金跟我說這些的時候,眼睛裏映射著燭火的光芒。

我看著楚金,就好像看一隻撲向火焰堆裏的飛蛾。

高宗眼疾纏身,久不親政,每日沉迷於歌舞伎奉承之中。

武後獨霸朝政,任命親信,肆意奪權,眼看就是武家的天下。

這大唐的大小官吏皆是結黨營私,各謀私利,伺機往上爬,不擇手段的....

那些得了提拔,被委以高任的,又有幾個是“有德”的?

又有哪一個高官、甚至小吏會去看楚金辛辛苦苦寫出的書?去修自己的“德”?

但我是一個賢惠的妻,是一個體貼的張府二兒媳。

隻要楚金想做的事,沒有危及張府上下,我又何苦讓丈夫不高興。

我讓“鬆竹梅蘭”各自幫助姑爺楚金著書立說。

青鬆給楚金磨墨、翠竹給楚金潤筆、梅朵給楚金掌燈、蘭草給楚金謄稿。

而我則端坐在書齋裏,看著楚金在燈下冥思苦想,奮筆疾書。

我知道楚金是理想的,天真的,但他本性如此,飛蛾撲火,非死不可。

我是一介女流,提前知道天機,也隻知道他在武後的天下被人誣陷致死。

此時高宗尚且在位,還是大唐的天下,我又如何能攔著楚金做自己喜歡的事。

楚金的《翰苑》寫了三十卷,就連倭國來我朝求學的人,都謄抄了帶回去。

那些倭國的人,最會收集我大唐的東西,竟把楚金的《翰苑》編在他們自己《秘府略》《香字抄》《藥字抄》裏。

楚金的《紳誡》寫了三卷,比部司的高大人極其推崇,逢人便提。

“楚金的這部《紳誡》,後世官吏亦應盡數讀之。”

“為官做事,當如張楚金。”

有了上司的賞識,有了我牡丹韋家的幫襯,楚金不必像那些為了阿堵物們,去想方設法的窮官那般。

官職俸祿多少,楚金根本不放在心上,反而得了一個清正廉潔的名聲。

張楚金逐漸升至比部司郎中,我生下麟兒,是張家第三代中的長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