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述人體的組成及九大係統的名稱.人體組成的基本單位是細胞;由形態結構相似、功能相近的細胞和細胞間質構成組織;幾種不同的組織結合為具有一定形態、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結構為器官;若幹個形態不同、功能相關的器官組合起來,共同完成某一方麵的生理功能,構成係統;九大係統組成人體。9大係統分別是運動係統、消化係統、呼吸係統、泌尿係統、生殖係統、脈管係統、感覺器官、神經係統和內分泌係統。2簡述運動係統的組成和主要功能 運動係統由骨、骨連結和骨骼肌組成,具有支持、運動和保護等功能。3.簡述骨的形態分類及各類骨的特點 骨按外形不同,一般分為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長骨呈管狀,中部稍細稱骨幹,內有空腔稱骨髓腔,骨的兩端膨大稱骨骺,表麵有關節麵,關節麵上有關節軟骨;短骨呈立方形,多成群分布;扁骨呈板狀;不規則骨形狀不規則。4.簡述關節的運動形式 關節的運動一般圍繞一定的軸進行,可產生兩種方向相反的運動形式,根據運動軸的不同分為: 屈和伸、內收和外展、旋內和旋外(旋前和旋後)以及環轉。5.簡述關節的基本結構和輔助結構 關節的基本結構包括關節麵、關節囊和關節腔。關節麵是參與構成關節各骨的鄰接麵,有關節軟骨覆蓋;關節囊分為兩層,外層為纖維膜,在關節麵周緣與骨膜相連,內層叫滑膜,附著於關節軟骨的周緣;關節腔是關節囊滑膜層與關節軟骨所圍成的腔隙,密閉呈負壓。關節的輔助結構有韌帶和關節盤。韌帶由致密結締組織構成,分囊內和囊外韌帶,能增加關節的穩固性;關節盤位於兩關節麵之間,由纖維軟骨構成,膝關節囊內的關節盤稱半月板,能增強關節穩固性, 有利於關節運動。6.簡述椎骨的一般形態和各部椎骨的特點。椎骨由椎體、椎弓和突起構成,椎體呈短圓柱狀,位於椎骨前部;椎弓呈半環狀連於後部,二者共同圍成椎孔,全部椎孔連成椎管;椎弓連接椎體部分較細稱椎弓根,椎弓根上、下緣的切跡圍成椎間孔。椎骨的突起共有7個,向兩側伸出一對橫突,向上、下各伸出一對上、下關節突, 向後伸出一個棘突。各部椎骨的特點:頸椎椎體較小,橫突根部有橫突孔,棘突短、末端分叉;胸椎椎體側麵和橫突末端前麵有肋凹,棘突較長,斜向後下方;腰椎椎體粗大,棘突為矢狀位的骨板,水平後伸。7 簡述椎間盤 的位置、結構特點及臨床意義。椎間盤位於相鄰兩個椎體之間,由纖維環和髓核組成;纖維環是呈環形排列的纖維軟骨,居椎間盤周圍部;中央是富有彈性的髓核。當脊柱運動時,髓核可在纖維環內輕微移動。纖維環後外側部薄弱,破裂時髓核可由此突出引起椎間盤脫出症。8.簡述胸廓的組成和主要功能. 胸廓由12塊胸椎、12 對肋和1塊胸骨連結而成。主要功能有參與呼吸運動,支持和保護胸、腹腔器官等。9 簡述肩關節的組成、結構特點和運動形式.(1)組成: 肩關節由肩胛骨的關節盂和肱骨頭構成。(2)結構特點: ①肱骨頭大,關節盂小而淺,兩關節麵差別較大。②關節囊薄而鬆弛,囊內有肱二頭肌長頭腱通過。③肩關節周圍有眾多的肌附著,在關節囊的上壁、前壁和後壁都有一些肌腱加強,但其下壁薄弱,是肩關節脫位最常見的部位。(3)運動形式:全身最靈活的關節,可做屈、伸、內收、外展、旋內、旋外和環轉運動。10 簡述骨盆的組成、分部,小骨盆上、下口的組成.骨盆由骶骨、尾骨、左右髖骨及其骨連結構成,以界線為界分為大、小骨盆,界線是由骶骨岬經兩側的弓狀線、恥骨梳、恥骨結節至恥骨聯合上緣圍成。小骨盆上口就是界線;骨盆下口由尾骨尖、骶結節韌帶、坐骨結節、坐骨支、恥骨支和恥骨聯合下緣共同圍成。11列表比較男性、女性骨盆的區別. 男、女性骨盆的形態差異:男 性 女性骨盆形狀 較窄長 較寬短骶骨岬. 突出明顯 突出不明顯骨盆上口 心形 橢圓形骨盆下口 狹小 寬大骨盆腔 漏鬥形 圓桶形恥骨下角 70°~75° 80°~100°12簡述髖關節的組成、結構特點和運動形式.(1)組成: 髖關節由髖臼和股骨頭構成。(2)結構特點:①股骨頭大,髖臼深(頭大窩深);②關節囊厚而堅韌(厚而堅韌),關節囊後下方薄弱,易向後下方脫位;③關節腔內有股骨頭韌帶(韌帶通過)。(3)運動形式:運動形式與肩關節相同,但運動幅度較肩關節小,可做屈、伸、內收、外展、旋內、旋外和環轉運動。13簡述膝關節的組成、結構特點和運動形式.(1)組成: 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構成。(2)結構特點: 為人體最大最複雜的關節。①關節囊薄而鬆弛,囊內、外均有韌帶加強:②關節囊前壁有髕韌帶加強,兩側壁有脛、腓側副韌帶加強;③內有前、後交叉韌帶,防止脛骨前後移位。關節內有內、外側半月板,使關節麵相互適應,緩衝壓力,進一步增強關節的穩固性。(3)運動形式:主要做屈、伸運動。14簡述膈的位置、結構和功能.膈位於胸腹腔之間,為向上膨隆的扁肌。膈周圍部為肌部,附於胸廓下口周緣及其附近骨麵,肌束向上移行為中央部的腱膜,稱中心腱。膈有3個裂孔:主動脈裂孔、食管裂孔、腔靜脈裂孔,各孔分別有主動脈、食管和下腔靜脈等結構通過。膈是重要的呼吸肌,收縮時膈頂下降,胸腔容積擴大,助吸氣;舒張時,膈頂上升,胸腔容積縮小,助呼氣。膈與腹肌同時收縮,有促進排便及分娩等作用。15簡述股三角的位置、境界和內容.股三角位於股前麵的上部,其上界為腹股溝韌帶,外側界為縫匠肌, 內側界為長收肌。由內向外依次有股靜脈、股動脈、股神經通過。16簡述消化係統的組成和主要功能. 消化係統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和大腸(盲腸、闌尾、結腸、直腸和肛管),臨床上常把從口腔到十二指腸的消化管稱為上消化道,空腸以下的消化管稱為下消化道。消化腺包括口腔腺、肝和胰。消化係統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排遺。17簡述牙的分部、結構及恒牙的名稱和數目.牙可分為牙冠、牙頸和牙根3部分。牙由釉質、牙質、牙骨質和牙髓4部分構成,牙內部的空腔稱為牙腔,內容納牙髓。人一生有兩套牙,即乳牙和恒牙,其中恒牙有28~32個,可分為中切牙、側切牙、尖牙、第1前磨牙、第2前磨牙、第1磨牙、第2磨牙、第3磨牙,通常用阿拉伯數字1、2、3、4、5、6、7、8表示。第3磨牙萌出晚或終生不萌發,又稱為遲牙。18. 簡述咽的分部和交通.咽分為鼻咽、口咽和喉咽。鼻咽向前經鼻後孔通鼻腔、經咽鼓管通鼓室;口咽向前經咽峽通口腔;喉咽向前下方通喉腔、向下通食管。19簡述食管的位置、分部、3個狹窄的位置及各狹窄距中切牙的距離.食管位於氣管後麵、脊柱前方,上與咽相續,下連胃的賁門,全長25cm。以頸靜脈切跡和膈為界,食管分為頸部、胸部和腹部3段。食管全長有3處狹窄,自上而下是:①食管起始處,距切牙約 15cm;②食管與左主支氣管交叉處,距切牙約 25cm;③食管穿膈處,距切牙約40cm。這些部位是損傷、炎症和腫瘤的好發部位,也是異物易滯留的部位。20. 簡述胃的位置、形態和分部.胃在中度充盈時,大部分位於左季肋區,小部分位於腹上區。胃的形態:胃有兩壁,兩口和兩緣。兩壁即前壁和後壁;入口稱賁門, 出口稱幽門;下緣較長,凸向左下,稱胃大彎,上緣較短,凹向右上,稱胃小彎。胃可分四部分: 賁門部,位於賁門附近的部分;胃底部,自賁門向左上方膨凸而高於賁門的部分;胃體部:位於角切跡和胃底之間的部分;幽門部臨床上又稱為“胃竇”,是指角切跡至幽門之間的部分,幽門部分兩部:左側的叫作幽門竇,右側的叫作幽門管。21 簡述十二指腸的分部及主要結構. 十二指腸為小腸起始段,長約25cm,呈“C”形從右側包繞胰頭, 分為4部分:①上部,黏膜光滑,其起始部稱為十二指腸球部, 是十二指腸潰瘍的好發部位;②降部,後內側壁有十二指腸大乳頭,是膽總管和胰管的共同開口;③水平部,在第3腰椎平麵向左橫行,至腹主動脈前方續於升部;④升部,末端與空腸相接處形成十二指腸空腸曲,被十二指腸懸韌帶固定於腹後壁,十二指腸懸韌帶為確定空腸起始端的標記,也是上、下消化道的分界。22膽囊底和闌尾根部的體表投影各在何處. 膽囊底的體表投影在右鎖骨中線與右肋弓交點的稍下方;闌尾根部的體表投影在臍與右髂前上棘連線的中、外1/3交點處。23 簡述肛管的形態和結構特點.肛管黏膜可見6~10條縱行皺襞叫做肛柱,肛柱下端間接連有半月狀的肛瓣,柱、瓣間圍成肛竇。肛柱下端與肛瓣上緣連成鋸齒狀的齒狀線,其為內、外痔的分界。齒狀線下方約 1cm的肛管內麵有一淺溝,稱為白線。白線與齒狀線間的環狀部分,稱為肛梳或痔環。肛門有內括約肌和外括約肌,前者是直腸環形肌增厚形成的,屬平滑肌,隻能協助排便,無括約肛門的作用;後者為骨骼肌,有括約肛門、控製排便的作用。24 簡述三對唾液腺的名稱、位置及導管的開口部位.三對唾液腺分別是腮腺、下頜下腺和舌下腺。(1)腮腺:位於耳廓的前下方,開口於平對上頜第2磨牙相對應的頰黏膜處;(2)下頜下腺位於下頜體的深麵,開口於舌下阜;(3)舌下腺位於舌下襞的深麵,大腺管開口於舌下阜,小腺管開口於舌下襞。25簡述肝的位置、形態及體表投影. 肝大部分位於右季肋區和腹上區,小部分位於左季肋區。形態呈楔形,分兩麵、兩緣。兩緣: 前緣銳利,後緣鈍圓。兩麵: 膈麵隆凸,被矢狀位的鐮狀韌帶分為左、右兩葉;髒麵有“H”形的三條溝,其右縱溝前部為膽囊窩,後部有下腔靜脈;左縱溝前部有肝圓韌帶,後部有靜脈韌帶;橫溝稱為肝門,是肝管、肝固有動脈、肝門靜脈、淋巴管和神經出入的部位。體表投影:肝上界在右鎖骨中線上與第5肋相交,左鎖骨中線上與第5肋間隙相交。肝的下界右側與肋弓基本一致,在腹上區比劍突低 3cm。小兒肝下界常低於右肋弓下1.5~2cm。平靜呼吸時,肝可上下移動2~3cm。26什麼是腹膜腔?男、女腹膜腔有何區別和臨床意義?壁腹膜和髒腹膜相互移行圍成的不規則腔隙稱為腹膜腔。男性腹膜腔為封閉的腔隙,女性腹膜腔借輸卵管腹腔口、輸卵管、子宮、陰道與外界相通,故女性腹膜腔易感染;男性的腹膜陷凹為直腸膀胱陷凹,女性則為膀胱子宮陷凹和直腸子宮陷凹,這些陷凹是腹膜腔的最低部位,腹膜腔積液易在此積存。27. 簡述呼吸係統的組成和主要功能 呼吸係統由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氣管、主支氣管及其分支)和肺組成。臨床上將鼻、咽、喉稱為上呼吸道;氣管、主支氣管及其分支稱為下呼吸道。其主要功能是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28簡述鼻旁竇的名稱及開口部位。為什麼上頜竇易發生慢性炎症?.鼻旁竇共有四對,分別是上頜竇、額竇、蝶竇和篩竇。開口部位:上頜竇、額竇均開口於中鼻道,蝶竇開口於上鼻甲後上方(蝶篩隱窩),前、中篩竇開口於中鼻道,後篩竇開口於上鼻道。因上頜竇為容積最大的一對鼻旁竇,且開口位置高於竇底,炎症時分泌物不易引流,故易引起慢性炎症。29左、右主支氣管有何特點?有什麼臨床意義?. 左主支氣管細長,走行相對平行;右主支氣管粗短,走行較垂直。臨床上當發生氣管異物時,容易墜入右側主支氣管。30.試述喉腔的分部及結構特點. 喉腔被前庭裂和聲門裂分為喉前庭、喉中間腔和聲門下腔3部分,前庭裂以上的部分稱喉前庭,前庭裂和聲門裂之間的部分稱為喉中間腔,前庭襞與聲襞之間的菱形隱窩稱喉室。聲門裂是喉腔最狹窄的部位,聲門裂以下至環狀軟骨下緣之間的部分稱為聲門下腔。聲門下腔的黏膜下組織較疏鬆,炎症時易發生水腫。尤其是幼兒易阻塞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難。31.聲門下腔有何結構特點? 有何臨床意義?聲門下腔部位的黏膜下組織較疏鬆,炎症時易發生水腫。特別是幼兒,因喉腔窄小,水腫時常可阻塞呼吸道, 引起呼吸困難。32組成喉的軟骨有哪些? 其結構特點如何?. 組成喉的軟骨有甲狀軟骨、環狀軟骨、會厭軟骨和一對杓狀軟骨。甲狀軟骨是喉軟骨中最大的一塊,由兩塊近似立方形的軟骨板在前正中線處愈合而成,愈合部的上端有喉結,喉結上緣有甲狀軟骨切跡。環狀軟骨呈戒指狀,前低後高。會厭軟骨形似樹葉,上寬下窄,上緣遊離,下端借韌帶連於甲狀軟骨切跡的後下方。杓狀軟骨近似三麵錐體形,底朝下,由底向前伸出聲突,有聲帶附著,向外伸出肌突,有喉肌附著。33.描述肺的位置和形態。肺位於胸腔內,膈的上方,縱隔的兩側,左、右各一;左肺狹長,右腫粗短,每側肺呈半圓錐體,分為1尖、1底、2麵、3緣。肺尖突入頸根部,可高出鎖骨內側1/3約2~3cm; 肺底與膈相鄰;外側麵稱為肋麵;內側麵稱縱隔麵,中央的凹陷稱肺門,是主支氣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經等進出肺的部位。出入肺門的結構被結締組織包繞,稱為肺根。前緣、下緣都較銳利,後緣圓鈍,左肺前緣的下部有心切跡。左肺分上、下兩葉,右肺分上、中、下三葉。34簡述肺、胸膜下界的體表投影。.肺下界的體表投影在鎖骨中線上與第6肋交叉,在腋中線上與第8肋相交叉,在肩胛線上與第 10肋相交叉,在後正中線兩旁平第10胸椎棘突水平;胸膜下界的體表投影一般較肺下界低2位肋。35簡述泌尿係統的組成和主要功能. 泌尿係統由腎、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組成,主要功能是以形成尿液的形式排出人體新陳代謝所產生的廢物和多餘的水,維持人體內環境的相對穩定。36簡述腎的位置、剖麵結構.腎位於脊柱兩側,緊貼腹後壁的上部。左腎上端平第12胸椎上緣,下端平第3腰椎上緣;右腎因收肝的影響,比左腎略底半個椎體。第12肋斜越左腎後麵的中部、右腎後麵的上部。腎的剖麵結構:腎實質分皮質和髓質兩部分。皮質位於腎的淺層,富含血管,新鮮標本呈紅褐色,腎皮質伸入腎髓質內的部分稱為腎柱。腎髓質位於腎皮質的深部,主要由15~20個腎錐體組成,腎錐體尖端鈍圓,朝向腎竇稱為腎乳頭,腎小盞呈漏鬥狀包繞腎乳頭,2~3個腎小盞合成1個腎大盞,2~3個腎大盞合成腎盂,腎盂出腎門後逐漸變細,彎曲向下移行為輸尿管。37輸尿管狹窄部位在何處? 有何臨床意義?.輸尿管3個狹窄分別在輸尿管起始處、輸尿管跨越髂血管處和輸尿管穿膀胱壁處。3處狹窄常是泌尿道結石易滯留的部位。38什麼是膀胱三角? 它有什麼形態特點和臨床意義?.在膀胱底的內麵,兩輸尿管口與尿道內口三者連線之間的區域稱膀胱三角。此區因無黏膜下層,無論膀胱充盈或空虛時均光滑無皺襞。是結核和腫瘤的好發部位。39 簡述女性尿道的起止和開口部位,以及解剖特點. 女性尿道起於膀胱的尿道內口,在陰道前方下行,穿過尿生殖膈,以尿道外口開口於陰道前庭,女性尿道全長僅4~5cm。且較粗、直,故容易引起泌尿係統逆行感染。40簡述男性尿道分部、狹窄、彎曲和臨床意義。.成人男性尿道長16~22cm;分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綿體部3部分。有3 處狹窄,即尿道內口、膜部和尿道外口;有兩處彎曲,即恥骨下彎和恥骨前彎。臨床上導尿時將陰莖向上提起可解除恥骨前彎,便於操作。另外,操作中還應注意恒定的恥骨下彎和3 處狹窄,避免損傷尿道。41簡述精子產生及排出途徑.精子由睾丸產生,經附睾、輸精管、射精管、男性尿道排出體外。42簡述前列腺的位置和臨床意義.前列腺位於膀胱頸和尿生殖膈之間,中央有尿道穿過,腺體後麵有一縱行淺溝稱前列腺溝,因前列腺後鄰直腸前壁,活體經直腸指診可觸及此溝。前列腺肥大時,前列腺溝消失或變淺,同時壓迫尿道引起排尿困難。43輸卵管分為哪幾部分?受精和結紮的部位各在何處?. 輸卵管分為哪幾部分?受精和結紮的部位各在何處?輸卵管由內側向外側分為子宮部、輸卵管峽、輸卵管壺腹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