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計定綏中(2 / 2)

所以想在城池中停留,必須得有熟人。

公孫續就是利用這些人的親人,在綏中。畢竟手下的人,問問也就清清楚楚了,所以可以很好的冒充。然後趁著夜幕,一舉攻破,是很正常的事。畢竟在三國時代,尤其是夜晚,進攻,還是從內部進攻。往往兵荒馬亂之中,根本就費不了幾分力氣,就能夠贏得一場勝利。

其次是‘攻其不備’,這是跟被我們殺死的鮮卑族那裏學來的。主公不是想要將綏中那十萬人遷徙過來嗎?第一個需要時間,第二個需要糧草。畢竟我們距離糧食的收獲季節還有半年,而且這土地也是第一次種植,不知道產量如何。

所以糧食的儲備,當然是越多越好。所以在奪取了綏中之後,我們直接將人和糧草運回來。剩下的士兵,若情況允許的話,就去攻擊遼西郡的其他城池。主要是騷擾為主,當然要是遇到防備鬆懈,而糧食等儲備豐富的,肯定是能奪則奪。

這些糧食就不用運回來了,交給工兵就好。

所謂工兵,其實就是公孫續弄出來的古代版工程兵。其主要的用途不是打仗,而是鋪橋架路,挖溝築寨,這些用途。當然現在也隻找到數百人,交給了一個叫盧毓的人管理。說起這個盧毓,本來隻是個普通遷徙的民眾。可是公孫續看他孝順,一路上帶著自己的母親。才認識了此人,一番交流之後,發現他確實有才。才暫時將這個工兵營,交給他管理。

最後田豐說的‘親不親’,其實就是將公孫續的計劃完善了一下。將士兵換成了真正的百姓,而且有了這些百姓,之後綏中的遷徙也會好很多。至少在遷徙的過程中,有了這些人的示範,就能夠將他們安撫好綏中的百姓。甚至需要的人馬也會少很多,這樣的話,那些牽製的人馬多一些,也多幾分成功的機會。

當然多了這些百姓,行軍的速度可能會慢上一些。可是為了之後的計劃,這些都是值得的。

計劃大概就是這樣的了,雖然說起來容易。其實做起來很難,很難!

時節,天氣,人員!

要知道今天是過年,也就是說大軍出擊也就是大年初幾的樣子。這個時候,可是白雪皚皚的一片。要不然農田也不會隻開發了數萬畝,畢竟那麼多的野牛在幫忙呢。

積雪不但嚴重的幹擾了行軍的速度,還製約了糧食的攜帶。要知道這些戰馬,吃的可是豆子,而不是草。所以不但要攜帶士兵的糧食,還要攜帶馬吃的。這也使得,公孫續對於建立一支駑馬騎兵,的願望大大增強了。要是怒罵騎兵,根本就不需要這麼多的糧草。

天氣,其實時節就說到了。但是這裏不得不強調,這種天氣行軍,基本上累了停下來,基本上就再也站不起來了。而且還要帶上百姓,不得不說這是這場戰役的最大難題。

人員就不用說了,幾千人對幾萬人,還要牽製。不過這對於公孫續來說,反倒是最好解決的。因為趙雲,所以相信。毫無理由的,就像他深信,現在單挑,沒人能打得過呂布一樣。

現在最重要的是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