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遙遠的傳說(1 / 3)

岸邊成排的楊柳,垂下萬條絲絛,倒映在清澄如鏡的洛河河麵上,仿佛要將河水染綠。放眼望去,濃墨如玉,猶如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

一隻白色的飛鳥,掠過河麵,蕩起陣陣漣漪。突然,一條巨大的水柱衝天而起,將那飛鳥打落,緊接著,一條紅影躍出水麵,將那飛鳥一口吞下,旋即落入水中,不見了蹤影。

片刻之後,河麵又恢複了往日的平靜,仿佛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不遠處的樹林中,升起炊煙嫋嫋。

兩株大槐樹下,幾名十四五歲的少年,正聚精會神地聽一名瘦削的老者說話。

那老者身穿灰袍,頭發斑白,手中拿著一根桃木拐杖,目光炯炯地望著眾人,朗聲說道:“我們清平縣啊,原本不叫清平縣,而叫逍遙鎮。為什麼改名呢?這就要從八百年前的那場神魔大戰說起。”

幾名少年聽到“神魔大戰”,紛紛坐直身子,豎起耳朵傾聽。

那老者頓了一頓,繼續說道:“交戰的雙方呢?分別是以四大天尊為首的神族和以魔君為首的魔族。那場戰鬥啊,十分的慘烈!”

“有多慘烈?”

“那自然是白骨如山,血流成河……總之,是相當的慘烈!”

一名眉清目秀的少年,接著問道:“二爺,那神族和魔族為什麼會發生大戰呢?”

那老者微微一笑,答道:“據說是為了爭什麼天道。”

少年名叫雲聰,是清平縣村東頭雲重的兒子。這老者名叫雲土堆,是雲重的二叔,也就是他的二爺。

雲聰閑來無事,經常來這裏求著二爺給自己講故事。從六歲開始,到如今,聽到的故事不下兩百個。他很佩服二爺的博學,同時他也感到很困惑,二爺講了那麼多的故事,為什麼講故事的水平卻沒有絲毫進步呢?

講故事嘛,最要緊的就是將故事發生的原因講清楚,以及將故事發生的過程,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來。可是二爺呢,總是將這些核心的東西,一帶而過,將一個精彩的故事講的索然無味。

聽得多了,雲聰慢慢也習慣啦。他漸漸找到了讓聽起來無聊的故事,變有趣的方法:那就是根據以往聽過的故事,對故事中不完整或者遺失的東西,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自行腦補。就這樣,二爺講的無聊,他卻聽得津津有味。

“最終,四大天尊和魔君帶領的七大長老進行了決戰,雙方勢均力敵,勝負難分……”

這幾乎是所有故事裏都會出現的老掉牙的橋段:這時就會有第三方勢力介入,打破這一種平衡。

雖然大家都知道會有第三方勢力的加入,但是卻很少有人猜到第三方勢力到底是什麼。所以這也是這個老掉牙的橋段一直保持魅力的所在。

雲聰知道,這第三方的勢力,一定和逍遙鎮有關,但還是裝出一副很期待知道的樣子。他知道,即便再蹩腳的講述者,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肯定。而保持期待的眼神,是講述者最容易獲得的反饋之一。

雖說雲土堆不是一個優秀的講述者,但雲聰卻一個優秀的傾聽者。他知道二爺一生未婚,晚景淒涼,給孩子們講故事是他為數不多的樂趣之一。所以,他經常會很配合的做出應有的反饋。

雲土堆見他聽得津津有味,伸手摸了摸他的頭,微微一笑道:“就在這時,逍遙鎮的一位青衣劍仙,禦劍而出,‘咻’的一聲,幾道白光,如流星墜地,瞬間就斬殺了七名魔族將領。魔君最終敗下陣來,被四大天尊封印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