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之後,大光天天忙著走親戚,老家局的親戚眾多,都要走動。而且齊魯大地是禮儀之邦,禮數更要周到。汶河向南七十裏就是聞名天下的孔孟之鄉——曲阜,二老太爺家的二閨女就在曲阜住,大光聽說這個二姑父還是個當官的,是當兵出身。大光沒有去過曲阜,連擁有聞名天下泰山的縣城也沒有去過,最遠也就去過汶口公社。大光也有個當兵的夢,那時能去當兵也是很好的一條出路,還全家光榮,可現實卻不允許,家裏那樣的成分,別說當兵,考學都受到限製,大光上學時學習也挺好,可在學校老受欺負,那些孩子罵他傻子,地主羔子,他氣不過,頻頻打架,而父親常年不著家,母親對他的打架要麼置若罔聞,要麼在別的家長找上門時就不分青紅皂白的一頓打罵。大光也就不願意去上學了。
一個孩子在成年之前的社會地位都是父母給的,一個不受父母關注,重視的孩子別人怎麼會重視呢?幸虧還有爺爺奶奶,如果不是爺爺奶奶些許的庇護,真不知道大光會是什麼樣子。
爺爺的庇護還包括重要的一項就是走戚,老家局的親戚眾多,老太爺卻不用自己的大兒子延凱,二兒子延超去走,基本都是大光,姑家,姑奶奶家,老老娘家等等,老四劉延眾也去走,但他試驗田忙,沒有農活時還要組織學習,他負責去管區,公社去學,回來再教本村這些人。
看著每天都能喝的醉醺醺的大光,家裏人是羨慕並嫉妒的,可又沒辦法,所以自己家這幾家親戚是除了玲新外是全家出動的。
這天正月初七馬老太跟劉延凱帶著俊英,元英,棟亮去了宋家莊的三姨家。
三姨家是除了馬老太娘家之外唯一走動的親戚,馬老太三姐夫是個實實在在的傻了,也正因為是個傻子在父母過世跟兄弟們分家後不會過日子,幾年之間敗光了家業,而在解放後劃分成分得了個老貧農。因禍得福的三姐也生了個好兒子,憑自己聰明能幹當上了宋家莊的大隊書記,這一點令馬老太羨慕不已。
一家人來到三姨家時三姨家的兩個表姊妹在胡同口迎接。一進三姨家家門不免寒暄客套。進門後大人落座,幾個表姊妹嘰嘰喳喳的在院子裏聊天,而傻傻的三姨夫卻像個單純的孩子,把家裏能吃的東西都拿出來給這些孩子吃。
馬老太姐妹倆卻在灶間一邊做飯,一邊說著悄悄話。
“兒媳進門快半年了吧?怎麼樣?能跟你待到一塊去吧?”三姐問。
“唉,哪能待到一塊去,人家跟外邊人近,成天向外跑,跟我還不如跟她延晉大娘近,不如跟他爺爺奶奶近!”
“嗯,我覺得也會是這樣,你那脾氣從小跟誰行?大光都不跟你親近,別說媳婦了。”
“大光不跟我近都怨我嗎?那時候接二連三的這麼多孩子,就我自己,我顧誰的是,他那個熊爹也不管事。大光又是個強筋,說他幾句就跟他爹一樣躲著我。”馬老太委屈不已。
“你光訓,不知冷不知熱的他能湊你邊,你那個說話的樣我還不知道,叫我我也躲著你。唉已經這樣的了,以後你盡量少衝他們發火!”
“嗯,我也知道,就是壓不住,你以為我好過,我看見他爺們就是不痛快。”
“行了,都這把年紀了,想叫你改也不易,俊英也二十了吧,該找個婆家了,你也不上心?”
“我上心有什麼用。我天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她那爹也不說不道的!”
“他爹不上心,你就得上心,自己的閨女,以後也跟自己近,要不從俺村莊找一個吧,守著我也了解底細。”
“那倒是怪好,你這當親姨的還不應該操這個心嗎?大外甥在村裏當官,從您村裏給挑一個。”
“行,一會你大外甥回來我問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