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界曆1277年5月。秦國率軍與趙國決戰於長平,史稱——長平之戰。
地界曆1277年10月,趙國兵敗。
主帥趙括於亂軍之中失蹤,此戰僅持續五個月。
戰後,秦軍統帥白起下令坑殺趙軍俘虜約四十五萬,天下為之震動。
長平周遭之水皆為赤血所染,其民眾稱之曰——丹水。
聽聞周遭的旅人曾言,每到夜晚,丹水之上便有陰風陣陣,大霧彌漫,其中傳來幾聲戰場的嘶殺聲,穿插幾個滿身汙血的斷肢士兵手持兵刃四處飄蕩,陰魂不散。
此戰過後,趙國家家戶戶皆披素縞,日夜嚎哭不止,哀嚎三年不絕,時常有老婦哭子,婦女哭亡夫之聲半夜響起,直至天明。
而秦軍統帥——武安君白起,更是因此戰震攝諸國,名揚天下,秦昭襄王更是賜予他無上的榮耀,持穆公之劍,舉國之兵符,位及人臣之極,武將之巔,可謂風頭無兩。
隻是,長平之戰後,韓趙兩國派人賄賂秦相應侯範雎,秦與趙、韓停戰言和。第二年,秦又發兵,白起竟極力勸阻,秦王不予采納,而白起也身患重病無法統軍出征。
有人說,武安君在長平戰中傷了天和,遭了上天的責罰;也有人說,武安君是因為在長平中遭到邪物攻擊,落下病根。
而事實的真相是如何呢,便沒有人知曉。
隻知道再後來,秦軍戰敗,不可一世的武安君白起也被秦王遷怒賜死。
武安君臨死前,仰天長歎道:“我本來就應該死去。長平之戰,趙軍投降我的人幾十萬,我卻欺騙他們,將其全部坑殺,確實應該死去。”
說完,遂自殺。
武安君死了。隨他出征,殘存下來的秦軍,在此後的幾年裏,也相繼死去,就像是早就約好的一樣。
但奇怪的是,所有參與過坑殺趙軍降卒的秦兵,死狀驚恐,像是死前見到了什麼大恐怖。
而那些還活著的秦兵,對長平之事閉口不談,聞之色變。
秦昭襄王更是親自下令,秦國上下,談長平者,厲法處置。
......
地界曆1306年。
燕國,都城——薊。
易水。
一名身著使者服飾之人垂首,單膝跪地,右手握拳放在左胸前。
而他的麵前,站著一群白衣白冠者正為他送行,而哭的最傷心的,卻是不遠處的那個樂師。
隻聽見樂師彈奏起手中的樂器,慷慨羽聲,聽到的人無不感到心中悲愴。
“我聽聞,秦的暴虐,是天下人皆知的。隻有最勇猛之人,才能直麵秦的暴虐。天下人的安危,就寄托到上卿的手上了。”站在隊伍最前方,一位身材修長,麵色如玉,身著白衣白冠的男人開口說道。話畢,他又招了招手,身側一名侍從走上前,端著一個金絲綢布墊底的木盤。
木盤的上邊,放著一柄匕首,漆黑的劍身散發著不祥的氣息。
“是!”
單膝跪在地上的使者鄭重地應道,他的右手輕輕敲擊了一下左胸口的位置,“嗡”的一聲。
一道道藍色的光環浮現在他身上,先是心髒位置,然後是右手關節,半蹲著的右腿側邊,跪在地上的左腿側邊,最後是後背的位置......一共五道泛著藍光的圓環懸浮在他的身側,微微亮起。
四周頓時投來羨煞的目光,即使站在最前方,在場最為尊貴的燕國太子——丹,心中也不免有些羨慕。
圓環發出的亮光照在他堅毅的麵龐上,顯得格外地肅穆。
但太子丹渾濁的雙眼卻沒有看向使者,而是投向了他身後,那個秦國國都所在的地方——鹹陽。
他的嘴唇微微顫抖,像是喊著誰的名字,但最終還是沒有喊出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