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尊貴典雅:修煉的魅力(4)(1 / 3)

最後在離開酒店的時候,簡單地收拾好床鋪,地麵也要保持潔淨,給人一種有始有終的感覺。可別想當然地認為可以從酒店拿走毛巾、睡衣或其他物品,酒店對物品的管理非常嚴格,這會導致令你尷尬的局麵,到最後要為此付款。如果你隻是想要些紀念品的話,可以到酒店的商店裏看看。

劇場舉止要文明

總之,對於生活中一些常用的禮儀要基本了解,不要失了身份才好。

作為社會生活中的一分子,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他人,尤其在一些公眾場合更要注意個人言行。

一個做記者的朋友說,冬天,在國家大劇院經常會看到很多觀眾在參觀時把厚厚的外套穿在身上或者搭在胳膊上,即使照相時弄得手忙腳亂也不嫌累贅;在劇場裏,人們把棉衣、圍巾脫下後無處可放,隻好抱在懷裏。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位於大劇院北門檢票處兩側偌大的衣帽間卻空空蕩蕩。盡管觀眾穿厚重外套對大劇院音樂廳的聲學效果幾乎沒有影響,但穿著羽絨服和棉衣聽音樂會,並不符合劇場禮儀。

在歐洲,觀眾一進劇院,都會自覺地到存衣處脫掉外套,露出精心換上的正裝,以表示對藝術的摯愛和對藝術家的敬重。俄羅斯“進門就脫”更是必須的,不論在什麼場所,如果在室內還穿著戶外穿的棉衣,是極不禮貌的表現。在劇場中有些講究的女觀眾還要脫掉長筒靴,換上特意帶來的高跟鞋,以搭配自己看演出時的晚裝。

這就提醒人們在一些公共場合,如電影院、戲劇院等著裝要適宜。衣著要整潔,不宜穿背心、拖鞋等。如遇有特殊要求的,應自覺遵守。

其次就是禮貌人場。一般應提早十五分鍾進場,對號入座;如果遲到,應先就近入座,或在外廳等候,等到幕間休息時再入場;如果入座時打擾了他人,應表示歉意;如果戴著帽子應摘下,以免影響後排觀眾。

市民張女士是一個音樂愛好者,演出季中的交響樂、民樂等音樂會,她連著看了好幾場,對“遲到”現象也感觸頗深。“演出都開始半個小時了,還有特別多進來找座的人。如果是話劇、綜藝晚會那些比較熱鬧的演出也就算了,可音樂會需要靜下來聽,這樣太影響別人了。”

嚴格地講,觀看演出應該提前就座,如果是聽音樂會,則應該等一曲終了的間歇階段再入場。

保持安靜。觀看演出時,不要大聲說話或交頭接耳;不隨便走動;將手機關閉或調成靜音狀態;不吃帶皮、帶殼和其他會發出聲響的食物。

聽一個朋友說有一次他去音樂廳看演出,是上海交響樂團的節目。剛剛坐定,就被一股濃鬱的大閘蟹的香氣吸引,原來鄰座一位女士正拿出一隻煮熟的大閘蟹在享用,原以為一會兒她就吃完了,想不到一直吃到演出結束。坐在她兩旁包括周邊的聽眾,都無法擺脫螃蟹的香氣以及享用者發出的咀嚼聲音。而且那位女士邊吃邊和坐在她旁邊的先生交談,這才得知這兩張票是女士的朋友贈送的,似乎有“浪費了可惜,不如來坐上兩個小時”的味道。

這樣的情況肯定是極少數的,但就是這些少而又少的人,常常會把劇場的氣氛搞壞,留下深深的遺憾。所以,希望拿到贈票去看各種演出的朋友,也要遵守劇場“規矩”,不要作出有失文明的舉動。

再則就是注意有序退場,一般不應中途退場。演出全部結束後,起立鼓掌;若演員出場謝幕,應再次鼓掌;謝幕結束後按順序退場。如遇嘉賓上台接見演員,應在接見儀式結束後再退場。

當演出終場時,全體演員分批來到台前謝幕,觀眾應報以熱烈的掌聲,對藝術家們精彩的表演表示感謝。可也有一些觀眾卻突然起身,在眾目睽睽之下滿不在乎地急於退場,全然不顧接下來還有其他演員的謝幕及返場。他們這種急匆匆往外擠的行為在觀眾席中顯得特別刺眼。

一般而言,每次演出之後演員都會分批返場謝幕、向觀眾致意,這是對觀眾的尊重。而在觀看演出後禮貌地等待演員們謝幕,並以掌聲向他們付出的辛勤勞動表示感謝,這也是每一位觀眾所應具備的基本禮儀,其背後所顯示出的則是尊重他人、尊重藝術的文明素質與風範。當我們踏進劇場、戲院,欣賞到精彩的表演時,作為觀眾,除了享受藝術所帶來的美感外,我們也應想到在這背後演員們所拋灑過的汗水,所付出過的心血,應以起碼的禮儀和良好的風範對他們的勞動表示感謝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