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元宵節(修)(1 / 3)

明水鎮上正月裏請了戲班,紮了彩燈,準備過元宵佳節,因敬狄員外是出了銀子的財主,早早的下了貼子,那一日要請他並十幾位鄉裏的長者吃酒看燈。雖然也下了貼子請狄希陳,狄希陳卻不好和父親坐一席,便推有事。能有什麼事?找了家裏一個會做木工活的管家,跟幾個好熱鬧的小廝一起,忙著打燈籠架,要做新花樣兒的琉璃燈。因素姐執意不肯去廟會拋頭露麵,他便打算自造些新鮮精巧的燈掛了家裏自賞。

狄婆子見兒子有興致,便做興起來,定了那一日請了薛親家與崔姨媽兩家的女眷來賞燈吃酒。調羹本來年輕,她倒是很想出去走走,隻是上邊狄婆子是個不能動彈的人,素姐又不肯出門,隻有息了那一日出門的心思。如今家裏有得燈賞,不隻是她,上上下下不能出門的人們都十分的歡喜,依著老人家的話把這件事當做正經事做起來。

狄希陳與素姐兩個,關了門在書房裏回憶從小到大見過的燈籠,揀那些喜慶易做的都畫了樣子。素姐又想起滿大街的燈箱,若是將燈籠做成屏風倒也新奇有趣,便道:“咱們拿彩色玻璃做成屏風樣的燈箱,擺在院子裏,怎麼樣?”

狄希陳也叫他提醒了,又想起來風景點晚上那些地燈,若是自家莊外林子裏也掛上百十盞燈,映著疏林白雪,與明月爭輝,再牽著親親老婆大人的手走一兩圈,也是一件浪漫的事,就笑著說:“那個不能多做,一個屏風盡夠了。倒是不如做上百十盞小小的燈籠掛在門口的樹林子裏。”

素姐笑罵他:“你且數數要花多少銀子,頭一個我就不依。有那些銀子,夠咱們吃個把月了。”倒說得狄希陳不好意思起來,的確莊外掛這麼些燈,除非他們兩口子出去走走,別人誰肯大冷天的夜裏在外頭喝冷風?隻是這麼好的創意不用又可惜,且做十來盞掛自己院子幾棵樹下,想來素姐看到必十分開心。

當下素姐便去開了庫房尋些各色絹紗糊燈籠,狄希陳自去作坊看工人做燈箱,不過一二日工夫都得了。

有那管家要討主人家的喜歡,就將用不了的絹紗交了上去。素姐想起紅樓夢裏元妃省親,也是元宵節,大觀園裏的樹都紮了假花。便尋思著也拿這些邊角料做些假花,二十一世紀的新女性,誰沒有做過幾朵紙花絲襪花繡過幾針十字繡?橫豎吃年酒不過有限的兩三家,正月裏無事,便自己動手試起來。

先將各色絹紗上了漿,求其挺括。又問木匠尋了膠,叫家人絞得極細的棉線。便自己先拿筆畫了花瓣的樣子,比照著形狀絞了下來,用線紮緊了剔出花朵的形狀來,再細細的在底上塗了膠加上葉子並細樹枝,放在熱炕上烤幹。

果然世間女子,不論是寫字樓的白領還是大明朝的老太太,天生都對花呀朵呀之類中看不中吃的東西有著非同小可的熱愛。素姐做出十幾朵海棠薔薇之類的假花,狄婆子看了道掛在樹上可惜風吹壞了,不如做些小盆景,擺在家裏好看,送人也極新鮮的,便叫媳婦子丫鬟們都跟著學來。又忙碌了兩三日,便做得十來盆,燈下朦朧看去,倒似真的一般。素姐又做了些折枝,插在兩對花瓶內,自已房內僅留了一隻花瓶,那三隻,送了一對婆婆處,一隻給了調羹。

等到十五日早上雪停了,巧姐晌午便先回了家,緊接著女眷們都來了,素姐又請了計夥計家娘子來做陪。又請了兩個唱小曲兒的。這一日婦女們吃上都不上心,倒是對那新花樣兒的燈籠與折枝花、假花盆景十分的喜愛,紛紛的討要。狄婆子自以為十分有麵子,便是那計家娘子,都與了她兩盆花兒兩盞燈。眾人盡興樂了一夜,要等第二日早上才散。

且不說狄員外那日如何盡興,單道狄希陳,將兒子架在背上,領著幾個管家小廝去明水鎮上看燈。

原來這幾年年成都不怎麼好,繡江縣也隻有明水背靠著白雲湖不愁旱澇,然與豐收年景比也大是不如。眼見得瑞雪兆豐年,明水鎮的人們就想著要酬謝龍王老爺並各路神仙,還要求今年風調雨順。各鄉紳富戶多少都肯出幾兩銀子銀子,又因是明水幾個長者起的頭,不曾經過官,便沒有扣頭。有了銀子,自然將這個元宵節辦的熱鬧無比。鎮裏大門小戶都存了比較的心思,在門首掛了自己家得意的燈籠。玉皇廟門前有好大一片空地,便在那裏紮了幾架極大的花燈。自然就有做小生意賣吃食的商販們圍著廟門口做生意。這玉皇廟裏卻是道士,他們也借著這個由頭到處化了些錢財,要放焰火。

天還沒黑透,已是人山人海圍著這玉皇廟。不但明水一鎮,便是繡江縣城裏也有那好事的人來看這個盛會。本來元宵就有走百病兒的習俗,小戶人家沒許多講究,一家子老小一起出門去看燈的就不少。就是那大戶人家,也有糊塗舉人家的愛妾,混帳鄉宦家的寵姬約齊,穿著得意的衣裳,滿頭的珠翠來看這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