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麥克將軍對之前發生的一切都感到十分的疑惑,他不明白眼前這隻強壯的怪物為什麼不掉頭反擊,但好好的“業績”就擺在眼前,殺死它何嚐不是升職加薪的好機會?隨即他就按耐不住自己的急性子了,現準備戴上防毒麵具提起高斯步槍打開艙門……
Dr.Xenon:“長官,醒醒!我非常不建議您使用沒做任何調試的高斯步槍去致殘目標……或者說這根本不是建議,而是警告!您難道要讓他們死嗎?!請您記住,我們不是機動特遣隊,專業的事情就得要專業的人去做,別被突如其來的利益誘惑衝昏了頭腦!”
格拉道斯·阿瑟麥克剛戴上防毒麵具就要打開機艙門時便被駕駛員Xenon博士用各種手段連忙製止。一整瓶冰鎮водка澆在了阿瑟麥克將軍的頭頂,此時他才清醒過來,現在隻得壓抑住心中的急切,靜靜地祈禱著直升機前的怪物的目的地不是東部港口。
在他們聚精會神之際,一條郵件提醒破壞了機艙內氣氛。
*叮~
-(安德魯向您發送郵件)-
“撰寫者:托馬斯·安德魯(校正代號:白星),非本艦\/本隊成員
收件者:1.艾利爾·安德森(校正代號:大迷糊),職位:船舶總工程師兼輪機長
2.尼古拉·德魯克(校正代號:雷電法王),職位:電力係統總工程師
3.亞曆山德羅·克裏斯托弗(校正代號:狗子),職位:反應堆總工程師
4.格拉道斯·阿瑟麥克(校正代號:六星神級上將),非本艦\/本隊成員。
5.馬爾庫斯,職位:控製部部長兼大管輪
日期:2036年4月4日
時間:夜晚11:42
您好!我是工程師安德魯。
呃……我很抱歉打擾到了您的休息。畢竟在半夜又沒有什麼緊急的事情,反而是一則 ‘可能無關緊要’ 的郵件提醒打斷了您的甜蜜美夢……但說實話,這是我的工作,您可能是知道的。
為了解決艦船的種種問題,我們嚐試自主研發出一些新型技術,這個過程並不算很長,在僅僅2天的時間內我們就完成了所有的研發與裝配工作。
我把 ‘帕爾根斯號動力係統改造工程.pdf’ 當作附件一起發送給您了,裏麵的內容已被精簡了很大一部分,隻不過字數可能還會有點多。
您也可以在我的線上辦公室看到完整版文件內容。
請您務必帶著所需的紙質文件前往Z層甲板與我們探討最後的技術問題,隨後對相關工作進行收尾,這樣也可以避免遺漏所造成的安全事故。
現在,請穿好您的睡衣乘坐Y-Zone的2號電梯前往Z層甲板。
PDF文件內容如下。
摘要:隨著戰爭的逐漸演變,即便是一些剛剛被研發出的 ‘新技術’ 也可能會淪為極其落後的 ‘垃圾’,創新出 ‘長久之計’ 的革新技術迫在眉睫。
緒論:托馬斯·安德魯向自身所在站點的基金會上級報告了該項目計劃後,他接受了此次的任務邀請,並與其他三位工程師遠程參加了該項目的建設工作。
張博士花費了大量時間為工程小組調出該巡洋艦的前任總工程師吉洛爾耶維奇·戈爾什科夫將軍犧牲前的最後一份帕爾根斯工程文件原稿,這是一份極為珍貴的遺物,它為工程小組提供了眾多寶貴的參考資料,以此向因Site-131事故犧牲的吉洛爾耶維奇·戈爾什科夫將軍致以崇高敬意。
小組經過為期50分鍾的探討,四位工程師共同找到了本艘船最大的缺陷。在SFP基金會和碧藍保護傘兩大組織的支持下,托馬斯·安德魯與 ‘精銳老六’ 自由軍的合作項目得以順利進行。Xenon博士在此聲明——非常感謝所有參與者的支持與幫助。
托馬斯·安德魯對帕爾根斯號的總體性能進行了深度分析。最終,分析結果注明了該巡洋艦存在的兩個重大缺陷——船體受彈麵積大、航速較低。
雖然她的大部分外部結構的裝甲強度極高,甚至可以近距離抵擋核彈毀傷(核彈在垂直於海平麵的A層甲板中心正上方1.2km處空爆,上層裝甲可保證為艦船內部抵擋最高2萬噸TNT當量\/殺傷半徑約1.882km的裂變核彈的所有毀傷因素[1]),她在未來可能發生的核戰爭中的表現將會十分優良,但奈何其艦炮和舷炮的裝甲較其他部位相對薄弱,炮塔的方向機和高低機旋轉速度過慢,再加上船體受彈麵積大、航速相對較低等因素,炮塔的防護能力缺陷而被放大數倍,若被敵人集火這些薄弱部位,艦船很快就會失去反擊能力。
最簡單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盡最大可能提高艦船的機動性和炮塔旋轉速度。因此,艦船的動力係統需要進行大幅度改造(如需為船員提供新的培訓工作,請見完整文件),以下為正文:
核聚變發電代替品——湮滅能應用技術。位於V-X層甲板的研究型核聚變反應堆現已被完全拆除,但不代表艦船動力主機艙不再使用核聚變裝置。新型磁流體發電技術的應用解決了主發電機組產能速率過低等缺陷。
工程小組將這種產能技術應用到了一個全新的反應堆上——正-反物質湮滅能發電站。
這個名字聽起來很通俗易懂,而且它的結構並沒有您想象中的那麼複雜,其主體部分僅僅由一座MSCFR(Micro Sidereal Controlled Fusion Reactor)和兩台威爾遜強子對撞機(Sievert • Lander • Wilson Hadron Collider)組成。
它的工作原理如下(注:以下所稱的 ‘粒子’ 並非準確術語,因為大部分已知的粒子或量子均具有波粒二象性,但如果是為了簡化描述,且在允許不加以區分的情況下將以更加大眾化的 ‘粒子’ 這個術語代替它們):
反應第一階段(主序-黃矮星階段):等離子體加熱器首先通過一級係統產生的強大電場與1*10^5°C高溫的作用,使帶電粒子獲得加速動能並與氘-氚氣體的原子發生碰撞,加上陰極二次電子發射等機製的作用,再借助足夠的熱運動動能,導致氘-氚氣體擊穿放電、高溫電離而形成氘-氚燃燒等離子體。
在上述的第一階段時,MSCFR裝置的中心形成一個微型恒星級別的可自轉等離子體團,由於其質量過小,所以核反應過程較為緩慢,恒星壽命較長。
這一團高能等離子體的質量與初反應溫度相較於傳統意義上的小質量恒星低很多,即便MSCFR內部有極高的向心壓縮力,該恒星的光譜也僅僅隻會介於褐矮星與紅矮星之間,所以愈想把反應堆功率提高至合適的範圍,需要額外一種可以穩定、持續、大幅度地加劇核聚變反應強度的裝置來解決產能效率問題。
這便是第一個創新技術突破點——TT3協議熵增諧振器。在Time Track公司提供的TT3協議使用說明中提到,TT3協議生效所造成的局域時間改變並不影響總的空間絕對時間增量*,換句話說就是TT3協議可以通過改變局域熵增速率來實現暫停、放緩或加速效應區域內部的時間,而其額外造成的熵增或熵減變化會被平均到受影響區域外部的整個空間,由於其造成的時間效應已經被擴散到了整個宇宙,對受影響區域外部的生物造成的時間效應已經微乎其微,整個宇宙的熵-增量和空間穩定度-增量是完全不變的,宇宙仍會以原本的熵增速率緩慢地趨向相對混沌狀態。
從受試者SCP-723-D的感官上來舉例,它(他)位於非效應區內通過直接觀察描述出效應區域內的時空狀況。實驗結果:任何非受影響的生物感知受影響物體時,承認受影響物體與外界環境絕對隔絕,在區域邊界處也未檢測到熵泄漏事件。
*注:空間絕對時間增量即在以熵為自變量、以空間穩定度為因變量的偽二次函數內(定義域取{x|x≥0,x∈R},值域取{y|y>0,y∈R},即函數圖像僅包含x正半軸部分,且y隻會無限接近0),在一段熵增過程中熵取不同值時所對應的空間穩定度函數值之差,且函數呈動態遞減趨勢;若隻取熵均值時,該函數呈現單調遞減趨勢。熵增諧振器僅僅是使同一段、同頻率的熵增過程內產生相互對立的空間穩定度以造成不同的空間變化影響,但它始終遵循時空偽二次函數原則,空間穩定度也始終是大於0的,絕不會因設備故障導致局域空間穩定度等於或小於0,因此設備對化學、生物、物理進程的改變是極為安全的,應用於MSCFR便是以此為空間穩定的前提。
容器內的環境初步建立後,氘-氚燃燒等離子體高速通過強磁場,大部分的陽離子和陰離子受洛倫茲力影響向相反方向偏轉,各自落到容器內壁表層的對立電極板上,形成電源的正、負極。而在整個反應過程中,等離子體加熱器會持續吸收多餘熱量和一部分的高溫等離子體用於保證二級係統穩定提供更高的溫度。
MSCFR的突出特點就是位於磁約束器上的720個物質過濾器啟動,它們會在核反應進行的第一階段初至第三階段末持續俘獲等離子體團中50%的核子、電子,並把這些粒子傳輸進兩台威爾遜強子對撞機的預反應室中。
威爾遜強子對撞機擁有突出的異常特點,那便是極高的物質轉換效率,即獲取任意1g的反物質僅需全功率運行4.3min,微型化也不過是該設備最基礎的奇點技術。沒錯,這種對撞機並不是純現代科技的產物,它還需要高水平的奇術\/魔法才能正常運作。
鳴謝:亞曆山德羅·克裏斯托弗為了解決該技術難題而多次以Xenon博士的名義請求GOC(Global Occult Coalition)的魔法領域協助,但均未成功。至於後來他是如何解決的,奉獻出6噸98.7%純度的黃金,以此感謝巨龍西弗蘭德·威爾遜提供的該領域的幫助(Eric·Door的默認60%折扣申請已批準)。
(注意:奇術\/魔法領域並不是所有參與此項目的人所擅長的,他們無法解釋它們的作用原理,所以還請諒解托馬斯·安德魯在記錄時略過此處。)
第二階段(紅巨星階段):如果氚燃料耗盡且氘-氚聚變反應即將結束,此時反應器中會存在高密度的氦與一定量的氘,氦和氘繼續被等離子體加熱器二級係統加熱至1*10^6°C以上,並通過激光持續向容器內均勻輻射大量光粒子,當光粒子大於或等於該混合物質的第一電離能時則可以形成新的等離子體。
此時還需保持持續且恒定的聚變反應,以及強烈的磁場和慣性約束來保持氦等離子體的存在。在這些條件已達成的情況下,氘、氦原子核能夠通過碰撞獲得足夠的能量,克服庫侖斥力發生氘-氦核聚變,生成碳-12、氕,部分帶電離子被轉換器吸收並產生大量電力,等離子體加熱器繼續吸收熱量和等離子體用於三級係統。
核反應進行至第二階段也證明了這顆微型恒星的核心部分的氘-氚燃料即將消耗殆盡,並且可能已形成了致密的碳核。氦聚變反應開始加劇,微型恒星內部的核反應也越來越趨於不穩定,忽強忽弱,表現在核心的外部則是不穩定的脈衝振蕩。兩台威爾遜強子對撞機開始向MSCFR內部注入少量反物質以抑製其膨脹。
當這顆微型恒星的不穩定狀態達到極限時將無法被反物質抑製而產生爆炸。不用擔心,此次爆炸也在計劃以內,微型恒星核心外層的等離子體被拋向周圍空間,位於MSCFR容器內壁的吸能器會將其完全吸收。
第三階段(簡並矮星階段):經過較長時間的反應後,當反應容器內的氦聚變處於中期時,碳-12的濃度便已達到聚變要求,此時三級係統會高負載運行並啟動第三安全措施,當等離子體溫度被加熱到1*10^8°C以上時便會出現碳聚變,並生成氦-4、氖-20和極高的能量,此時將會回收反應過程生成的氦、氖離子,它們會被阿爾法強冷器冷卻至氣態,隨後這些氦-氖混合氣體將會被充入Watz核裂變反應堆壓力容器、MSCFR內用作第二冷卻介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