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銜玉而生(1 / 1)

“怎麼不哭?,咦?這孩子的嘴裏有啥?”

感覺到有根手指,伸進自己的嘴裏,往外摳了一下。周丹巧睜開了眼,恍惚間看到一個中年男子,手裏正拿著一個吊墜,仔細地端詳著。那吊墜用一根紅繩穿著,通體瑩白,有雀卵大小,像一顆水滴。

周丹巧想起來了,那是父親長期臥床,她去照顧父親,到門口的集市上去買菜,看到旁邊有賣吊墜的,順手買了一個,三元錢。幾個月後,父親去世,周丹巧正在送殯的路上,忽然眼前一花,睜開眼就到了這裏。

這個中年男子,就是周丹巧的父親周雲喜,此時正手托著吊墜,翻來覆去地看。

周丹巧穿越了。她轉頭看看母親,母親正虛弱地用一雙疲憊的眼睛看著她,眼裏又是憐愛又是苦澀。周丹巧忍不住開口安慰她兩句。誰料想,竟然發出了“嚶嚶”的聲音。完了,她變成了嬰兒,話都不會說了。

周丹巧這回是真哭了。哇哇的,哭聲嘹亮。中年男子,不,周雲喜,回過神來,把周丹巧抱起來,去洗熱水澡。順手,把吊墜套回周丹巧的脖子。嘴裏喃喃自語道:銜玉而生啊,大吉大利、大吉大利!

周丹巧這才有時間,打量一下這間屋子,七八平米的小屋,窗戶上糊的紙都破了幾個洞,除了一條土炕,屋裏就沒多大地方了。土炕連著灶頭,鍋裏冒著熱氣,大約是剛剛燒的水,牆角一口大水缸,旁邊一個木頭架子,裏麵擺了碗筷這些東西。木架子上放著一個淺淺的籃子,裏麵有七個雞蛋,這就是母親坐月子的全部營養品了。真正的家徒四壁啊。

周丹巧暗暗歎氣,家境是如此貧寒,話說,這房子還是借住的,是一間西房,正房裏住著房東一家,姓陳。平時說話還算和氣。

周丹巧有三個姐姐,兩個哥哥。大姐周丹雅,14歲,二姐周丹卉,11歲,大哥周丹群,8歲,二哥周丹琳,5歲,三姐周丹雪,3歲。母親程素,今年31歲,父親周雲喜,今年30歲。

夫妻倆都出身於地道的農民家庭,周雲喜早年上過幾年私塾。後來周雲喜的父母相繼去世,家道中落,周雲喜再也沒銀子讀書了,就靠著幾畝薄田,艱苦度日。

後來家鄉一場洪水,家裏幾間土房子倒了,田也淹了,地裏沒了收成。夫妻倆帶著幾個孩子,要著飯到處流浪。流浪到這個叫福閣的村子,周雲喜看到這裏地勢比較高,離主河道比較遠,就借了間房子,一家人住了下來。

這一住就是就是幾年,好在周雲喜上過幾年私塾,幫村民寫個信,寫個對聯,平時打個零工,一家人雖然吃了上頓沒下頓,倒也勉強沒有餓死。

這時周雲喜給嬰兒洗了澡,放在程素旁邊的破棉絮裏。叫大女兒周丹雅進屋做飯。

周丹雅帶著周丹卉,一個抱柴一個燒火,熬了半鍋小米粥。一家人各自端著碗,或蹲或站著,每個人吃了一碗。

程素的碗裏有一顆雞蛋,程素看了看,掰了一半遞給了3歲的周丹雪,剩下的塞在自己嘴裏。吃完了又抱起周丹巧,喂了幾口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