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膽小不是孩子的錯(1 / 2)

我的朋友有一個兒子,已經上初中了,但是膽子卻非常小,平時見個蟲子,就會嚇得大喊大叫,晚上不敢自己住一個房間,已經十幾歲的孩子,還要和奶奶住在一個房間裏。在學校上體育課,稍微有點難度的項目都不敢去做。連他爸爸都無奈地說:“還是個男孩子呢,怎麼這麼膽小?這以後到社會上還怎麼立足呢?”

的確,有些孩子似乎特別膽小,其它同年齡段的孩子覺得很平常的事情,他們都會怕得要命。比如,怕見到陌生人,怕自己的影子,稍大一些的孩子還可能怕天黑、怕打雷、怕獨自一人呆在屋裏等。不少父母認為,孩子還小,等孩子長大了就會好的。即使孩子長大了仍然膽小,就認為那是天生的性格,沒辦法了。

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心理學家們經過研究發現,幼年和童年時期的恐懼心理若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在成年以後就有可能形成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心理障礙,尤其是孩子的恐懼、畏縮受到外界刺激的強化,更容易形成不正常的心理。

其實,孩子膽小,又怪得了誰呢?現在獨生子女多,父母都是害怕孩子出一點意外,什麼都不讓做,什麼都不願讓孩子嚐試,遊泳不可以,爬山不可以……就連學校為了避免出現安全事故,連一些集體活動都取消了。結果,孩子越來越膽小,越來越什麼都不敢做,不願做。

其實,小孩子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害怕,不知道什麼是膽小,我記得我兒子還在繈褓的時候,一個人滾到床邊,伸出半個身子,要去抓旁邊的玩具,大人看到嚇得半死,生怕他掉下來,他還嗬嗬直樂。之所以越長越膽小,都是由於父母過於嗬護以及不正確的教育方式造成的。很多孩子怕蛇,可他實際上可能連真正的蛇是什麼樣子都沒有見過,如果你天天在他耳邊講蛇是多麼可怕,他就會害怕蛇。如果你讓他多了解蛇,多接觸蛇,也許他還會喜歡上蛇呢。

我有一位同事有位女兒,膽子特別大。在她上初中的時候,有一次周末返校,由於同學們都帶了很多的食品放在教室中,結果竟然招來了老鼠,有一位同學打開課桌,竟然從抽屜裏麵鑽出來一隻大老鼠,所有的人,包括很多男同學,都嚇得大呼小叫,四處亂跑。可是這位小姑娘,一見到教室裏有老鼠,便立即追了上去,用腳踩,用笤帚打,結果,一個小姑娘竟然把一隻大老鼠給打死了,連男同學都看得傻在一旁了。

據說,後來,這位勇敢的小姑娘又在自己的宿舍中消滅了幾隻大老鼠,結果名聲大噪,被別的宿舍請去“滅鼠”,甚至連一些男同學都要請她去幫助“滅鼠”。

這位小姑娘的媽媽,也就是我的同事在給我們介紹她女兒的“光輝事跡”的時候,能深深地從她的語氣中感受到她對自己女兒勇敢的讚賞。實際上,這也離不開她的教育。

這位同事原來非常膽小,平時見個蟲子都要躲著走,如果讓她碰到那隻大老鼠,用她自己的話說:“會嚇暈過去”。在她身邊甚至都不能提到“老鼠”的名字,如果有人在她身邊提到“老鼠”這個詞,她會緊張地半天都緩不過神來。正是因為她知道膽小的害處,所以她決心要讓自己的女兒成為一個勇敢的人。

據這位同事回憶,這位同事的母親也是非常膽小的人。自己之所以這麼怕小動物,就是受到母親的影響,小時候母親見到小動物時那種驚恐的眼神給了她非常非常深刻的影響。而且他的母親也很注意保護她,不讓她被小動物嚇著。甚至別的小朋友拿著動物玩具來嚇唬她的時候,她母親就會趕忙來保護她,把那些小朋友趕走。結果母親保護的越好,她越膽小,見到小動物就害怕。

為了避免讓自己的孩子也和自己一樣膽小,她就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膽量,盡量讓孩子什麼都不害怕。

所以,這位同事有時間就帶著孩子去動物園,看各種動物,蛇、老虎、鱷魚,甚至各種令人害怕的甲蟲。平時在家裏也和孩子一起看各種動物的電視節目,《動物世界》、《人與自然》等等,成為他家裏收視率最高的電視節目。在看的時候,這位同事和他的老公還以欣賞的口氣來談論這些小動物,消除孩子的恐懼感。

為了讓女兒不怕人,她每逢周末或者節假日還邀請許多小朋友到自己的家裏來玩,平時很注意讓孩子自己去購物、到公園去玩耍,所以她的女兒膽子很大,很少怕人,或者怕什麼小動物。

關於她的女兒還有這樣一件趣事。她女兒上小學的時候,大概也就是八九歲的時候,有一次自己到市場買了一件衣服,結果回去一試,感覺有點不合適,就拿回去想要退掉,但是買衣服的老板怎麼也不願意退換。這個小姑娘就找到市場裏邊的工商管理所。工商管理所的同誌一見這麼一個小姑娘竟然能夠找到工商管理所來解決問題,還以為是和父母一塊來的呢,當得知她是一個人獨自來的時候,非常驚訝,立即答應去看看。賣衣服的老板一見工商管理所的同誌來了,就乖乖地把衣服給退了,還對這個小姑娘說:“您要是早說你有這門親戚,我不早就給您退了嗎?”他還以為這位小姑娘和工商管理所的同誌有什麼親戚關係呢,其實什麼關係也沒有。這件事情在我們學校一直傳為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