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隸書-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骨刻原圖

隸書-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骨刻原圖

漢字:鬼guǐ

鬼字骨刻文演變:

引自,丁再獻、丁蕾《東夷文化與山東·骨刻文釋讀》十九章第二節,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鬼,拚音,guǐ。注音:ㄍㄨㄟˇ。

部首:鬼

結構:獨體字

部外筆畫:0

總筆畫:9

五筆86:RQCI

五筆98:RQCI

倉頡:HUI

鄭碼:NJ

四角號碼:26513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9B3C

解釋

1.鬼者,歸也。傳說人死之後化為鬼,鬼者,歸也,其精氣歸於天,肉歸於地,血歸於水,脈歸於澤,聲歸於雷,動作歸於風,眼歸於日月,骨歸於木,筋歸於山,齒歸於石,油膏歸於露,毛發歸於草,呼吸之氣化為亡靈而歸於幽冥之間。:~魂。~魅。~蜮(a.鬼怪;b.陰險害人的)。

2.陰險,不光明:~話。~黠。~胎。

3.對人的蔑稱或憎稱:酒~。煙~。~子。吝嗇~。

4.惡劣,糟糕(限做定語):~天氣。

5.機靈,敏慧(多指小孩子):鬼靈精。

6.在中國的南方,表示愛昵的稱呼:小~。機靈~。

7.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鬼guǐ

引申義

[1]隱密不測[secret;stealthy;surreptitious]

故明主之行製也天,其用人也鬼。——《韓非子·八經》

又如:鬼促促(鬼鬼祟祟);鬼諢(應酬;應付);鬼慌(暗裏著急;心慌)

慧黠,機警[clever;**art;exquisite;strangeandchangeful]

這孩子真鬼

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唐·岑參《高適薛據同登慈恩寺》

又如:鬼工(形容製作的精巧,非人力所能及);鬼才(才情怪譎,資質出眾的人);鬼幻(似鬼神般變化莫測);鬼出電入(比喻出沒迅速而難測)。

2說文解字

《卷九》《鬼部》·鬼

人所歸為鬼。從人,像鬼頭。鬼陰氣賊害,從厶。凡鬼之屬皆從鬼。古文從示。居偉切〖注古文鬼〗。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人所歸為鬼。以曡韻為訓。釋言曰。鬼之為言歸也。郭注引屍子。古者謂死人為歸人。左傳。子產曰。鬼有所歸。乃不為厲。禮運曰。?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從兒、甶象鬼頭。自兒而歸於鬼也。從厶。二字今補。厶讀如私。鬼陰氣賊害、故從厶。陰當作侌。此說從厶之意也。神陽鬼陰。陽公陰私。居偉切。十五部。凡鬼之屬皆從鬼。

世上本無鬼,是人出鬼意。——世界藝術家協會主席:《吳國化名言》。

3詳細字義

〈名〉

鬼娃恰吉漫畫

鬼娃恰吉漫畫

1.(形聲。字從卑從厶,卑亦聲。“卑”意為“仿真物”、“模擬物”;“厶”指“自我”。“卑”與“厶”聯合起來表示“自我的仿真物”、“自我的模擬物”、“自我的鏡像物”。也可撤分為“白”、“人”、“厶”,意指一個人私下看見一具白骨,當為死了的人所形成的骷髏。

本義:活人的仿真物。

說明:古人認為,活人生活在陽間,人死之後就去了陰間,成為鬼。

2.同本義[devil;apparition;ghost]

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禮記·祭義》

楊鵬程,厲鬼也。——《胡說八道集》

鬼,人所歸為鬼。——《說文》

眾生必死,死必歸士,此之謂鬼。——《禮記·祭義》

載鬼一車。——《易·睽》

為鬼為蜮。——《詩·小雅·何人斯》

蒼頡作書鬼夜哭。——《淮南子·本經》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楚辭·屈原·國殤》

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林覺民《與妻書》

3.又如:鬼伯(鬼王);鬼雄(鬼中的強者);鬼物(鬼怪,鬼魅。有別於生人,故稱鬼物);鬼教(說陰間鬼神之事)

4.萬物的精怪[goblin;demon;spirit]

鬼者,老物之精也。——《論衡·訂鬼》

庶人庶士無廟,死曰鬼。——《禮記·祭法》

山鬼吹燈滅,廚人語夜闌。——唐·杜甫《移居公安山館》

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必成災。——毛澤東《七律·和郭沫若同誌》

5.又如:鬼車(傳說中長有九頭的妖鳥);鬼名(神靈統率之兵。即神兵);鬼卒(即鬼兵、神兵)

6.沉迷於不良嗜好或患病已深的人[devil]——通常用於罵人語。如:酒鬼;色鬼;煙鬼;鴉片鬼;懶鬼

7.不可告人的打算或計謀[dirtytrick]。如:搗鬼;心裏有鬼

8.用於對小孩等表示愛昵的稱呼[fellow]。如∶小鬼;機靈鬼

9.對人表示輕蔑的稱呼。如∶小氣鬼,吝嗇鬼

10.蠢人,莽漢——用於罵人話[fool]。如:死鬼;老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