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沉默是金,學一點言語傾聽術(2)(1 / 3)

交談中須相互交換意見,才能順利進行。如果你不能聽取別人的意見,你的損失是無可估量的。當他接受到聆聽的信號以後,會立即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識別、歸類、解碼,並做出自己的態度反應:有時表示理解;有時表示疑惑;有時表示支持;有時表示反對;有時表示喜悅;有時表示憂慮等等。交往的氣氛也有時表現出歡呼雀躍,有時又表現出冷若冰霜。這種積極地傾聽,既有對語言信息的反饋,又有對非語信息的反饋。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分析係統,修正自己的理解,以便達到與說話人同步思維。這種傾聽常常使個人直接受益較大。

所以,應在坦誠交談並認真傾聽後,才陳述自己的意見。倘若不遵守這個原則,可能會造成各說各話的情形,以至於談話不投機,有害人際關係。而一個隨時都在認真傾聽他人講話的人,則很有可能就在閑談之中成為一個“信息富翁”,那麼,成功也許就在不遠的地方等著你。

可以說這是一項很難的工作,當你真正去傾聽時,就如同你在室外挖戰壕時的反應是一樣的。傾聽不僅僅是保持沉默,聽聽而已。收集正確的信息比傾聽更重要。能否收集正確的信息,可以通過你做出的反應,你所詢問的問題,你的肢體語言來檢查你傾聽的效果和質量。

但是,我們常因熱衷於談話而忽略了這原則。雖然完全沒有惡意要搶先,卻會發生打斷對方講話的情形。或者對方反問之際,你連忙矢口否認:“不!不是這樣的!”像這樣的談話方式,最容易引起對方不滿,也對自己的交談不利。

傾聽是一種重要的交際技巧,或許是溝通技巧中最基本的技巧。聽是收集和給予正確信息的關鍵。它影響我們過濾和篩選信息的效果,是影響溝通效果的第一障礙。傾聽在建立和維持良好關係,避免衝突和誤解方麵也是非常重要的。集中精力聽別人在說什麼,不要有任何的分心。傾聽以了解他人,傾訴而被人了解,從雙方的共同點開始溝通。

老天給我們兩隻耳朵一張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善於傾聽,才是能成熟的處理人際關係的人最基本的素質。傾聽不僅能得到別人的喜歡,還能幫助我們收集到更多的信息,而掌握信息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條件。如果,你還在苦悶為什麼上天還不眷顧你,那麼,就嚐試學會傾聽吧,幸運之神也許就在身邊轉悠呢!

傾聽,不是簡單而機械地接受

很多人認為“傾聽”就是簡單的“聽見”,其實二者並不是一回事。有時人們聽到聲音,並且“看起來”是在傾聽,而實際上他們隻是對內在的聲音感興趣,這種現象就是“假聽”,因為聽到隻是你的聽覺係統接收到了聲音。

不可否認,傾聽的第一步就是聽見——聽覺器官接收聲音,然後人們注意這些聲音並將聲音組織為有意義的形式,也就是開始理解。所以,傾聽的含義不僅是聽到,還包括理解。

傾聽,不是簡單而機械地接受,聽的過程還是一個仔細觀察和認真思考的過程,不僅要及時捕捉對方傳達的信息,而且還要努力理解對方言語中深藏著的含義,聽出對方言語中滲透著的情感。

吳鵬是一個網絡公司的領導,他就是因此而人緣極佳。

在炎炎夏日的某星期一上班時,他看到職員曬黑了,便自然地做出打籃球的動作,兩人的話匣子就此打開。

剛開始時,對方可能會不好意思而客氣地說:“其實的球技很一般。”

但隨著吳鵬的鼓勵,話題一步步地深入,職員越來越多地描述起了自己對籃球運動的喜愛和曾經取得過的成就,說著說著,臉上便洋溢除了得意的神情。

從這番談話的表現中,吳鵬得知了他是個一旦受到鼓勵就十分熱情的人,於是他便把這種鼓勵也延伸到了工作中,結果,正如吳鵬所料,該職員的業績節節攀升。

可見,懂得傾聽的人,不僅容易受人歡迎,也有助於了解真相,充實自己。傾聽的時候必須要有“愛與接納”的態度,拋開自我意識,除去心中偏見或成見,以“同情心”體會講話者的心情、用詞、表情,這樣才能抓住對方內心深處的難題。

處於人際交往中的人一定要掌握一些傾聽的技巧:

精神狀態要良好

如果溝通的一方萎靡不振,是不會取得良好的傾聽效果的,它隻能使溝通質量大打折扣。所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是傾聽質量的重要前提,在溝通和傾聽的過程中,要努力維持大腦的警覺,使大腦時刻處於興奮狀態,這樣有助於我們獲得更加豐富的信息。

要有耐心,不要隨便打斷別人講話,

在他人說完後,你完全可以反駁或者表示你的不同觀點。但千萬不要在別人沒有表達完自己的意思時,隨意的打斷別人的話語。即使有些內容是你不想聽的,也要耐心聽完。因為當別人流暢地談話時,隨便插話打岔,或者發表評論,都是一種沒有教養和不禮貌的行為。特別是當對方由於情緒激動等原因語言表達有些零散甚至混亂的時候,更應該耐心的聽完他的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