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山村裏有十幾戶人家。金黃色的水稻在風中隨風搖曳。農民們在田裏勞動,婦女們在河邊洗衣服,小男孩兒則在地上玩泥巴,看似一幅美好的畫麵,你卻發現和男孩兒同齡的女孩兒卻已經開始在家做飯,在河邊洗衣服。其中一戶人家正在吵架。
“女孩子上什麼學嘛?長大了都要嫁人的。”這是一個年輕婦女的聲音。
“是這樣的,大嬸,小姑娘不上學,她長大以後能幹什麼呢?難道你忍心她嫁去別人家受欺負嗎?”這也是一個年輕的聲音。
“她嫁去別人家不偷懶,怎麼會受欺負?所以我現在不是在讓她做各種各樣的家務嗎?就為了以後她被別人家趕出來的時候,能夠自力更生。”還是那個年輕婦女的聲音,“李老師,我跟你說女孩子上學根本沒什麼用。我現在費力撫養她讀書,長大了還不是歸我管,也不孝順你一下。讀書有什麼用嘛?”
“大嬸兒,這就是你不對了,這是你自己的寶貝女兒,為什麼要在別人家受欺負呢?別人家欺負他,那就是不尊重她,不喜歡她,那為什麼還要留在別人家呢?為什麼不讓她學自己的一技之長,以後自己養活自己,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夫家?”這應該就是那個李老師的聲音吧。
“李老師,我知道你的善良,你的良苦用心。但是我們家實在沒錢交學費了。她哥哥要娶媳婦兒,她弟弟要上學。我實在撫養不了了。學費就是一大筆開支。”年輕婦女也無可奈何的說。
“大嬸兒,你也說了弟弟要讀書。那弟弟要讀書,你都給錢讀,那她讀書你不給,那以後她怎麼想?”李老師正在奉勸中。
“老師啊,不是不讓她上學,是實在支撐不起兩個人的學費了。反正女孩子上學也不是為這個家付出。女孩子以後要嫁人的,她學到的東西都要帶給夫家。而我的兒子是要為我養老的人,我肯定要為我的兒子著想。這樣說來,如果隻能夠撫養一個人,我也隻能選擇一個人,那我也隻能選擇我的小兒子啊。”年輕婦女看似講道理,又看似不講道理。
“這樣吧,大嬸兒,宋君君的學費我來支出,由於您家距離學校太遠了,所以她在學校和我住,這樣可以吧?”李老師說。李老師名叫李豔。是一位鄉村支教老師,也正是因為在鄉村支教,男朋友和她分手了。她也因此覺得女孩子應該自立自強,憑自己的本事賺自己的錢。
宋君君就是她們口中討論的那個女孩子。因為長時間沒有回學校,老師特地家訪,沒想到原來是父母不讓宋君君去上學。李老師也沒有想到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如此貧困的地方。這裏荒無人煙。沒有車。房子依然是泥土房,耕地也是農民一鋤一鋤的挖出來。這和城裏的孩子差的太遠了。
在老師的勸說下,宋君君也得到父母的同意,回到學校。繼續自己的初中生活。馬上就要初三了,李老師不允許她的任何一位學生出問題,必須要讓他們正常參加中考,考入自己理想的高中。在這個貧困的小山村,李老師認為,如果不讀書,那出路可能非常的少。
李老師和宋君君的父母為宋君君收拾行李,其實宋君君這樣的父母也還算可以。至少可以讓宋君君繼續上學,在現在的很多人家當中,女孩子上學好像是有罪過一樣,一般都不會讓女孩子上學。
宋君君和李老師走的時候,宋君君的哥哥宋自強和弟弟宋書延並沒有在家。他們的父母也懶得告訴他們,就這樣,宋君君被李老師帶到學校學習。直到中考結束。
李老師走後,宋君君的爸爸宋建國抽了一支又一支的煙,他也是舍不得女兒的,聽了李老師的話之後可能覺得也是自己的問題,三個孩子應該一視同仁。宋君君在家的時候,家裏麵歡聲笑語,仿佛有一大家子人。宋君君走了之後,屋子裏冷清了許多。宋君君的母親卻不這樣想,有人白給他們撫養女兒還不好嗎?女兒是自己的,自己還不用花一分錢去教育,天大的好事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