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德的概念
醫德是調整醫療衛生工作者與病人、醫療衛生工作者以及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為準則。它是一種職業道德,是一般社會道德在醫療衛生領域中的特殊表現。不同職業,由於擔負的任務、職務的對象、工作的手段、活動的條件和應盡的責任等的不同,而形成各自職業所特有的道德意識、習慣傳統和行為準則。醫德就是從醫療衛生這一職業特點中引申出來的道德規範要求,它主要是調整醫務人員與病人、醫療衛生工作者以及與社會之間三方麵的關係。
醫療衛生工作者與病人的關係是醫德關係中主要的一個方麵。醫療衛生工作必須為病人服務,醫療衛生工作者的最高職責就是與病患者一道同疾病作鬥爭,保護和增進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醫德的好壞直接關係著人民群眾生命的安危和身體的健康。明代龔廷賢說:“病家求醫,寄以生死”,說明醫務人員與病人這一醫德關係是生死所寄、性命攸關的,它涉及千家萬戶,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關乎每個人的生老病死,影響麵很廣。
醫療衛生工作者的道德,是醫德關係中處理好醫務人員與病人、醫療衛生工作者以及社會之間關係的重要前提和保證。一個醫療衛生機構,要形成優良的醫風,就必須用醫德來協調醫療衛生工作者之間的相互關係,依靠各方麵的團結協作,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使整個工作有機統一地、有節奏地、有成效地進行。
醫德還表現在醫療衛生工作者與社會的關係上。現代醫療衛生是社會性的事業,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征程中,社會功能已大大擴展和加強。醫院和醫務人員的道德觀念不僅要考慮到某一病人的利益,對某個病人負有道德責任,而且要顧及整個社會的利益,對社會和群體負有道德責任,使這兩方麵達到統一。
每個醫療衛生工作者都必須在道德上有一個正確的善惡、美醜、是非、榮辱觀念和標準,以及在情操、舉止等方麵應有良好的品格素質,遵循高尚的醫德行為準則,較好地協調與病人、醫療衛生工作者以及與社會之間的關係。
社會主義醫德是共產主義道德在醫務領域中的具體體現,它是以馬克思主義道德科學的一般原則為指導的。
道德是上層建築的一種意識形態,受一定社會生產關係的製約。以公有製為基礎的我國社會主義製度的性質,決定了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特征。醫德作為一種職業道德,有它自己職業道德意識的特殊性,但它不是脫離共產主義道德思想體係而獨立存在的道德類型,這是由我國社會製度的性質和事業奮鬥的目標理想所決定的。社會主義醫德必須以共產主義道德觀、人生觀、世界觀為思想基礎,來確立自己職業的行為規範。白求恩同誌醫德之所以高尚,能夠做到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極端負責,極端熱忱,就在於他從實踐中找到了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把醫療衛生工作同整個人類解放的事業聯係在了一起。社會主義的高尚醫德是同共產主義的理想和實踐血肉相聯的,它反映社會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新的關係。
【醫德人物故事】
“發明家”—白求恩
1936年冬,西班牙內戰正如火如荼,加拿大援助民主西班牙委員會決定派一個醫療隊到馬德裏去,白求恩被推選為隊長,他為西班牙人民反抗法西斯的鬥爭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的抗日戰爭爆發後,國際援華委員會配合宋慶齡主持的保衛中國同盟進行工作,白求恩請求率一個醫療隊到中國北方,支援那裏的遊擊隊。1938年1月2日,他帶著足夠裝備幾個醫療隊的藥品和器材,從溫哥華乘海輪前往香港。3月,到達延安,隨即轉赴華北抗日最前線—聶榮臻領導下的晉察冀根據地。為了減少傷員的痛苦和殘疾,白求恩把手術台設到了離火線最近的地方。為克服醫療設備不足的困難,他還自製了不少醫療器具。
在石家莊華北軍區烈士陵園白求恩紀念館裏,陳列著幾件形狀各異的鐵製或木製的醫用器具,這些都是白求恩的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