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程往事(1 / 3)

1

今天是特殊的一天,黃天的私募基金規模超過了百億。

不少人提議應該慶祝一下,黃天說道;你們慶祝吧,我就別去掃興了。

有人說道;”沒有黃總那這局也不算局,更別說慶祝了。“

黃天回道;”酒消磨人的意誌,酒後吐真言,真言更是不中聽。沒有酒便不能算慶祝了,你們慶祝,費用公司報賬。“說完便轉身離去。

回到辦公室,黃天簡單的收拾了一下準備離開,正好合夥人尤周進來了。

“老黃你看我們是不是該招人了?公司規模又擴大了!”

黃天請尤周坐下,不緊不慢的泡了壺。

說道;“正好想跟你說,中國的意識形態不同於西方意識形態,中國走的是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結合中國自身條件,實事求是的新社會主義道路,與西方強調的民主自由,是有區別的,中國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不能照搬西方經濟學說,我準備以中國現有的社會主義發展進程,從曆史經濟數據中自己構建規則,創造適合中國經濟的量化交易模型實現自動化交易。需要數學方麵的頂尖人才,和編程方麵的技術人才,剩餘的就是調研數據的人。”

尤周不解的看向老黃,問道;“這能有人靈活嗎?”

黃正繼續道;“縱觀曆史無論任何一個國家,企業,家族,家庭。都是由弱至強,由強而衰,隻是周期長短。這是‘道’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

“依靠以往的曆史經濟數據,參照現有的國家進程和政策,觀照西方模式有則加冕,無則改之,結合現有的技術水平,發展可行的中國式量化交易。我們要預防的隻有黑天鵝事件,而交易員是人有情緒,有心理,離不了人性的局限。而機器算力能最大程度發揮逆人性,不帶有主觀意識,客觀的根據數據得出結論,做出決策。以史為鑒,吸取經驗教訓,但不被經驗教條所局限。”

尤周聽後便語重心長的說道;“這事兒挺大,做成不容易,首先就得過公司客戶那一關,畢竟對於客戶,穩定的利益最重要。其次是資金問題。你選擇了一條不容易的路。”

黃天答道;“走大多數人所走的路那就不是我了,這是我自己想走的窄門。資金方麵我個人出資,占用公司資源。人員方麵你來安排,唯一辛苦的就是你了,接下來在研究沒有成果之前,我希望由你接手公司,公司一切照舊。研究方麵人員不在公司,場地我安排。今天我的倆對話保密,對外就稱我身體不適,暫退二線修養。你安撫好人心,協調好各種事宜。”

尤周又說道;“像以前一樣,都聽你的,公司你放心。隻是客戶那邊,大多數都是看在是你而投資的,一旦說你抱恙,恐有不妥啊。”

黃天道;“大客戶以我個人名義簽擔保金,如有虧損先從擔保金扣,但這得附帶保密協議。小客戶就隨他吧。”

尤周知道黃天決定的事,任何人也改變不了,更辯不過他。他活在不可思議裏,他活在因果裏,他活在應該如此裏,容不得你思議。不是他畫了個圈把自己圈起來,而是周圍沒有與之共振的人。

安排好公司的事便開車前往郊區的院子,一進院子老管家便高興的迎了出來,問道:“回來啦~”

黃天嗯了一聲便吩咐老管家這個月不許任何人任何事打擾 ,有人來一律不見,有事一律不談!就說自己身體抱恙。

老管家也見怪不怪了每年六月黃天都是如此,黃天吩咐完老管家就徑直的去到書房關上了門。

黃天喜歡清靜,簡單平時話也不多。所以才選了這棟遠離城市周圍也沒有住戶的院子 。本來院子裏隻有老管家後來黃天擔心自己不在院子的時候老管家一個人就安排了一個煮飯阿姨。日常生活用品都有專人定時送過來,老管家除了叫黃天吃飯以外老管家不會打擾黃天阿姨更是不敢。對老管家而言黃天是老板更是親人,而對黃天而言現在隻有老管家才是他信任的家人。

院子不大裏麵種滿各種花草,中間有一座涼亭,涼亭旁有修了一座龜池,黃天設計了院子的灌溉係統,龜池換的水就能灌溉院子的花草.......黃天熱衷養龜,總說烏龜簡單也不簡單,慢既是快,天道循環。院子的一切都是黃天親手打造,黃天說這院子是他在冷酷無情的金融戰場殺紅眼後的一絲溫暖,在勾心鬥角的現實社會博弈後的一絲安定,人情世故的爾虞我詐相互猜忌後的一絲真誠。這院子能讓他謹守本心,克己慎獨。便取名叫“不貳居”。

房子裏的陳設沒有國外奢華,古色古香,質樸簡約,一股中國風。

書房裏的陳設也尤為簡單,書櫃上整齊陳設古今中外各種書籍。書桌上一台電腦,一支鋼筆,幾支毛筆,一個香爐。書桌對麵是一對音響,音響上方掛著一幅字,正是我是我,山是山。窗邊放置了一張老式黃花梨的躺椅。黃天進到書房後點燃老檀香放在香爐上,隨手又泡了了壺茶,去到窗邊打開窗戶後便躺在了躺椅上,右手邊的邊櫃上擺著一壺茶,左手搖著折扇,右手盤著串時不時的喝口茶, 六月氣溫不算炎熱,依稀能聽見窗外微弱的蟬鳴鳥叫聲。

黃天望著牆上掛的我是我,山是山的字,便開始思考,一路走來到今天公司管理的資金百億,錢對於黃天來說無非是能自由管控時間的工具,能夠計量貨物的價值的紙幣,銀行卡裏不斷上升的數字。他不信神佛,隻敬因果。他沒有物質與金錢的欲望,隻有無盡的求知欲。那他終其一生所追求的是什麼?就這樣慢慢的他陷入了回憶,回憶起了他這曲折離奇的一生........

2

回憶開始還得從爺爺說起,爺爺奶奶是當時支教藏區下鄉認識的,爺爺是鄉裏有名的知識分子,奶奶當時文化也是初中,對於新中國剛成立不的久的時代背景下。這個新組建的家庭,這個文化程度還是可以的。爺爺到藏區不久,便被調派縣裏的財政局當秘書。奶奶則一直在藏區教孩子讀書識字,聚少離多。這段藏區的經曆影響了爺爺奶奶的一生......

爺爺出生在30年代,那時中國還沒解放。爺爺在我的印象裏,一直高高瘦瘦的,鼻梁很挺,滿口煙漬的牙,衣著一直都是,白襯衫加中山服。爺爺一家有三兄弟;大哥就是地地道道老實的農民,二哥上了朝鮮戰場回來後轉到縣裏交通局,爺爺是家裏最小的,所以結一家之力供爺爺讀書,這也導致爺爺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手被當時的極端份子打斷,有了這個家庭之後一係類的悲劇......

奶奶,黑黑的,不高不瘦,一股農村婦女的幹練。奶奶隻比爺爺小一歲,奶奶一家有三兄妹;二妹奶奶當時離家時還不到十歲,三弟更是剛出生不久。

爸媽出生在70年代;爸爸高中文化水平,爸爸由於爺爺的教導寫得一手好字,由於當時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媽媽隻有初中文化水平。這是一個承前啟後的時代。

我出身在90年代的五口之家,名字是爺爺取的,出自荀子的《天論》;天行有常,不為堯舜,不為桀亡,循道而不貳,則天不禍。這或許是巧合,或許就是命運的開始......

70-90年代中國的經濟危機與機遇並存的年代,由農業生產大國一步步邁進到國家工業化,中國的黃金20年完成了國家原始資本的累積。國家解放農村生產力,大舉改革,鄉鎮企業可以說是異軍突起的,承擔起了80年代的中國經濟複蘇和再度高漲的主力,而爺爺正好被調到鄉鎮企業局擔任股長。

爸爸媽媽80年代後期進過當時的國營廠本想求個穩定,國家實現工業化後轉而麵向農村普及工業化,由於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一至於發展到農村消費力達到全社會的零售總額的60%。中國向國家工業化邁進的同時經濟高速增長,國家又下達物價改革的政策,多方麵引發了經濟滯脹,導致蕭條,許多國營企業相繼倒閉。不少西方國家都有“中國崩潰論”的國際言論。爸爸媽媽也就此下崗。

下崗之後爸爸又去學了廚師,但是他做菜真的很一般。

之後再去學的車,之後貸款買了個小客車,開始往返於鄉鎮間跑起了車,媽媽就售票,收入還算可以。

奶奶就像傳統農村婦女一樣,做得一手好菜,好像沒有她不會的,勤勤懇懇的幹著所有家務活,時不時的總是說,家的鍋像我背著的,沒我是不是不開火了,但好像的確如她所說...

我的記憶就從這年單位集資建房建成後,我們一家分到二棟的三樓,一家人五口高高興興從租的房子準備搬到新家。

這時的我還不到兩歲,不知道大人們為什麼大包小包的收拾了起來便大哭了起來。

爺爺一手叼著煙一手便把我抱了起來,說著 ;“天兒乖不哭不哭我們是搬新家了是好事,我們有自己的房子了!乖不哭爺爺給你買糖吃”,我越哭越厲害。

奶奶也急忙過來了罵道;“你咋哄孩子的!孩子咋哭得這麼厲害!是不是尿了啊!啥味”?

一股東西燒焦的味道,爺爺急忙看我,說著;“咋了咋了”!

奶奶抱過我一看!“你看你個老煙鬼幹的啥好事給孩子屁股燙了個洞還好有尿布墊著不然指定燙著孩子!”

爺爺忙問奶奶“我有沒有事兒” 。

奶奶說;“這次是沒事兒下次就不一定了”!

爺爺低頭愧疚的說;“不抽了不抽了”.....便轉身去收拾東西了....

以後的日子我再也沒見爺爺抽過煙。

爸爸媽媽早上跑完車便開著客車趕了回來,媽媽和奶奶收拾整理,爸爸和爺爺就大包小包的往客車上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