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穿書小炮灰(1 / 1)

“江書寧,江書寧還不做飯,一天就知道偷懶不幹活”

尖銳刺耳的叫喊聲吵醒了床上的女孩。

江書寧看了眼自己幹瘦的雙手,摸了摸搭在肩上幹枯毛躁的頭發,望了望家徒四壁的屋子,一股危機感油然而生。

“完了,就說我這麼富有,那些人就是圖我錢財,這是直接把我賣了,早知道直接不去了”江書寧猛的坐起來,準備翻身下床,突然眩暈,一股畫麵傳入自己的腦海中。

等緩過來,她發現自己穿書了,是前幾天剛看的小說,裏麵有個和自己的名字一樣,好奇之下翻了翻。

原主是家中老二今年才十六歲,上麵有一個女配大姐江書友是女配,是女主的同學,下麵有個弟弟妹妹,不比老大是家中第一個孩子,不比老三江書愛嘴巴甜會哄人,更不是像老四一樣是個男孩江書舟。

原主從小是個老實木訥的性子,七八歲就開始幫家裏幹活,父母當她隱形人,兄弟姐妹瞧不起她。

大姐不願下鄉,她被全家推著頂替大姐下鄉,下鄉後被個二流子花言巧語哄騙了,當生孩子工具,被家暴虐待,真真正正當了一輩子老黃牛,甚至在那個年代,還不如一頭畜牲活的瀟灑。

文中對原主的描寫並不多,是大姐江書友搶了原主的一個木質吊墜,吊墜看著並沒有價值,而是看原主對這個吊墜十分珍惜,故意欺負原主搶了過去。

後來無意中發現是個有靈泉的空間寶物時,回想起了自己這個妹妹,就一直偷偷關注了原主,但是卻沒有幫助原主,任由她淒慘的過完一生。

而江書友靠著靈泉在改革開放後和女主在京中明爭暗鬥,後麵的她就沒有看看了。

原主記憶中這個吊墜是她小時候救過的一個小男孩送他的,說是小男孩的傳家寶,要認原主當他的妹妹,原主渴望親情和朋友,對吊墜十分珍惜。

江書寧現代的父母在她18歲的時候車禍去世,留下了大筆財產,從此她就多了很多的朋友和親戚,給枯燥的生活添加了一絲絲樂趣多。

為此,她專門去學習了散打和擒拿一類的防身術,畢竟經常要玩“打怪獸”嘛。安然度過四年大學生活,昨晚上朋友邀請去了一個山野別墅參加畢業晚會,喝多了就穿了過來。

“喝酒誤事啊”

江書寧收回思緒,梳理了一下原主的記憶,現在是1972年的滬市,大姐江書友不願意下鄉,全家人強迫原主下鄉,原主逆來順受同意下鄉,三天後去往西南方,川省綿縣向陽公社。

江家人給她報名去川省,就是聽說川省一年四季都在種植糧食,想讓她去了多幹活,掙的口糧寄回來,繼續養活一家子。

收回思緒,江書寧仔細打量一下四周,她躺在一張不足一米寬的小床上,床尾還放著兩個木箱,那是原主兩個姐姐妹妹的衣服,她就沒有幾件衣服,都疊好放在了床頭。

旁邊還有一張上下鋪是那兩個姐妹的床,她們覺得這個小床太窄了。房間雖然小,但是被原主打掃的幹幹淨淨。

現在是下午四點,原主昨天有點發熱,江家人早上該上班上班,該讀書的讀書,江書友也出去玩去了,沒有一個人關心原主,這會江母回來了,看到原主還沒開始做飯,就在那罵人,平時都是她趕回來做飯,其他人坐享其成。

“砰砰砰,江書寧怎麼要下鄉了,飯都不做了,趕緊起來做飯,做不好別吃了”,江母一點都不關心閨女是什麼情況直接大聲吼道,完了江母就進屋休息了

江書寧翻了個白眼,這家人真不把原主當人看。她隨即開門走了出去。

江家在滬市南邊,是一個小院子,離紡織廠不太遠,江父江母是紡織廠的工人,他們夫妻住在向陽的主屋裏,三姐妹擠一個小屋,江書舟自己一個屋,院子裏還有一個小木屋是廚房,院子角落有個廁所。。

她緩緩的走進廚房,看著江母準備的材料,開始做飯。晚上大家都回來了

“江書寧,趕緊把菜端出來,沒聽到大家都回來了嗎?”,江書友喊道。

“就是,就是,不就下個鄉麼,怎麼還不高興,飯不都不好好做了”,江書舟嘀咕道。

“都吵吵什麼,去書愛,喊你媽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