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泰國,客人或多或少都需要付一定數額的小費。
(3)在新加坡,付小費是被明令禁止的,因為付小費意味著服務質量差。
(4)在瑞士,酒店、飯店是不公開收取小費的,但司機可以按明文規定收取車費10%的小費。
(5)在法國,付小費是公開的,凡是服務性行業,都可以收取不低於價款10%的小費,而且財政稅收也將小費計算在內。
(6)在意大利,收小費是半公開的。當你遇到“拒收”的示意時,最好趁著服務員送賬單之時遞上小費。
(7)在北非和中東地區,收取小費是“理所當然”的事。因為從事服務性活動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小費是他們的全部收入。如果客人不付或忘記付小費,他們會追上去索要的。
(8)在美國,付小費和收小費是一種極其普通和自然的禮節性行為。
(9)在墨西哥,人們通常把付小費和收小費視為一種感謝與感激的行為。
讓外賓體會禮儀之邦的風采——陪同外賓禮儀
作為一名外賓陪同人員,應當注意以下禮儀規範:
1相互介紹
在初次與外賓會麵時,陪同人員應該首先把自己介紹給對方,如果有必要的話,還應該遞上自己的名片。如果需要由陪同人員介紹中外雙方人士或賓主雙方人士,應該先介紹中方人士,後介紹外方人士;先介紹主方人士,後介紹客方人士。
2道路行進
在道路上行進時,禮儀上的位次排列分為兩種:一種是並排行進。這種行進方式講究“以右為上”或“居中為上”。也就是說,陪同人員應當主動在並排行走時走在外側或兩側,讓外賓走在內側或中央。另一種是單行行進。這種行進方式講究“居前為上”,即讓外賓行進在前。但當外賓不認識路或道路不好走時,陪同人員應該在左前方引導。陪同人員在引路時應當側身麵向外賓,在必要時還可以提醒對方“注意腳下”。
3上下車船
在乘坐轎車時,一般要讓外賓最先上車,最後下車,陪同人員最後上車,最先下車。乘坐火車時,外賓首先上車,首先下車,陪同人員居後。在必要的時候,陪同人員也可以先行一步,以便為外賓引導或開路。乘坐輪船時,上下順序通常與上下火車相同。不過,當舷梯比較陡峭時,要讓外賓先上後下,陪同人員後上先下。乘坐飛機時,順序要求基本與上下火車相同。
4出入電梯
乘坐電梯時,陪同人員也應該注意一些禮儀細節。當進入無人駕駛的電梯時,陪同人員應該首先進入電梯,並負責開動電梯。當進入有人駕駛的電梯時,陪同人員應該最後進入電梯。在離開電梯時,通常情況下,陪同人員應該最後一個離開。假如陪同人員堵在電梯門口,這時候首先出去也不為失禮。
5出入房門
在出入房門時,通常應該由陪同人員負責開門或關門。進入房間時,如果門是向外開的,陪同人員應該首先拉開房門,然後請外賓進入。如果門是向內開的,則陪同人員應該首先推開房門,進入房內,然後請外賓進入。離開房間時,如果門是向外開的,陪同人員應該首先推開門走出去,然後請外賓離開房間。如果門是向內開的,陪同人員應該在房內將門拉開,請外賓首先離開房間,自己隨後。
6就座離座
如果陪同人員與外賓身份相似,雙方可以同時就座或同時離座,以示關係平等;如果外賓的身份高於陪同人員,則應該讓外賓首先就座或首先離座,以示對對方的尊重。
7提供餐飲
單獨點菜或點飲料時,陪同人員應該請外賓先點。上菜或上酒水時,陪同人員應該讓侍者先為外賓上,再為自己上。如果外賓不隻是一個人或有男有女時,還應注意先賓後主,先女後男的禮儀順序。
8日常安排
一般而言,外賓的具體活動日程應該早已安排好,陪同人員無權對其加以變更。如果外賓要求變更活動安排,陪同人員不要擅作主張,而應該及時報告上級,然後按照上級的指示行事。如果陪同人員發現外賓的活動日程確實存在不足或欠妥的地方,應該向有關方麵反映和征求意見,但不宜與外賓就此類問題直接溝通,更不能在對方麵前隨意發表個人意見。
讓禮品饋贈成為友誼的橋梁——涉外饋贈禮儀
在國際交往活動中,人們經常通過贈送禮品的形式來表達謝意和祝賀,以增進友誼,加強合作。
由於各國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各不相同,贈送禮品的種類和方式也就有所差異。
具體而言,在涉外贈送禮品時,應當注意以下禮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