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楚國地盤不小,但一來南方開發程度不夠,別說戰國時期了。
就算是北宋末年,章惇開梅山還一次性編戶齊民了近一萬五千戶呢,那可是湘省中部。
二來楚國內部是分封製,光是能跟國君抗衡的家族就有數家。
比較出名的就是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屈、景、昭三大家族,掌握了楚國一半的軍隊。
下麵大大小小的家族還有一百多個,用膝蓋想也知道他們不可能為了國君的利益,把自己的家底搭進去。
楚國雖然也有過好幾次內部改革,但對於中央集權一直沒起到多大效果。
屬於遇到一個強勢的君主,下麵的貴族們就稍微聽話一點。
要是君主威嚴不夠,那就別怪他們不給麵子了。
幾百年後,也有個大聰明占著楚國的故地,學楚國讓將領養私人部曲那一套。
然後就通過一場八百對十萬的戰役,將對手抬進了武廟。
這時候別說是楚國,其實就連大秦的士卒們,也都打不了逆風仗。
畢竟打順風仗有人頭撿,打輸了還得受罰,那肯定是戰場上一旦局勢不妙,保著自己這個伍趕緊跑的好。
第一次伐楚戰役就是這麼輸的。
李信跟蒙恬剛開始突飛猛進,一口氣攻下了好幾座城池。
結果後院起火,大秦的前國相,嬴政的表舅昌平君在陳郢起兵造反了。
陳郢本就是楚國的舊國都,在那兒生活的都是原本的楚人。
昌平君還是現任楚王負芻同父異母的弟弟,號召力非同一般。
雖然自小在秦國長大,在蘄年宮之變後更是接任呂不韋成為了大秦相國。
但他自己還是更認可楚人這一身份,早在去年就因與嬴政在滅楚問題上有爭執,而被罷免了相國之職。
正好當時新鄭發生了叛亂——曾經的韓國國都,也是大秦潁川郡的治所。
正好因為滅魏前的準備,楚國北部的陳郢被王賁攻了下來,嬴政就派他過去鎮壓韓人掀起的亂子。
這次伐楚,主要的糧草供給也是從陳郢為起點,發往前線的。
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昌平君一跳反,李信就顧不上項燕,急匆匆的回頭去打陳郢了。
除了會被前後夾擊外,糧草被斷也是一大因素。
隻不過李信沒想到,項燕也是非一般的狠人。
硬是率軍追了他三天三夜,攻破了他兩座大營,殺死了隨軍出征的七名都尉,讓他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要不是後來有個叫馬謖的,幹的事比他還不如,李信怕是就要成為趙括齊名的紙上談兵之輩了。
八月,伐楚兵敗的消息,傳到了涇陽。
李茂當時正泡在一個大木桶裏納涼,至於為什麼不去河裏遊泳——當然是怕有寄生蟲。
這年頭可沒有什麼消炎藥、打蟲藥,一個感冒都有可能死人,更別提別的了。
因此李茂平時十分注重自己的飲食、住宿等方麵的問題。
生食不碰、涼水不喝,甚至就連自家養的豬,都得看著屠夫殺,見真的沒有問題才敢吃。
累是累了點,但總比一不小心丟了小命強。
“大兄!李信、蒙恬兩位將軍敗了!”
伴隨著噠噠噠的馬蹄聲,猛騎著繳獲自魏王假的八匹駿馬之一,人未到聲先至。
“跟你說過多少次了,凡事得有靜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