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孟郊的《讀經》中有詩雲:“垂老抱佛腳,教妻讀黃經。”後來逐漸演變為“臨時抱佛腳”的說法,也就是平日不早做準備,到事情緊急時才匆忙想辦法被稱作“臨時抱佛腳”,或者也說成是“閑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閑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最初是說一些佛教信徒平時不虔誠,臨到有所求時揣著世俗功利的心態去對待自己的信仰。現在,這個說法基本都是用在學習上了。
很多人在當學生時都有過類似的經曆,平時上課時三心二意,做作業也是馬虎應付,考試就在眼前時才開始複習、看書、做題,借用功的同學的筆記複印,再或者是千方百計從老師那裏問重點,總之是極度惶恐,這就是“臨時抱佛腳”的典型。
學生時代有這種不好的學習習慣,進入社會以後,也帶入了工作中,例如在評職稱考試、資格考試中臨時抱佛腳。這樣的人往往會失去很多次良機。
李銘是某IT公司的一個高級技術人員,因為他是名牌大學畢業,而且生性聰穎,工作沒多久後就在公司的諸多同事當中脫穎而出。領導對他很器重,經常鞭策他繼續用心學習業務,毫不掩飾栽培之意。
可是李銘並沒有把這話放在心上,仍然自以為是地想:以我的才學,到哪裏都是一顆金子。隨後開始得過且過起來。不料不久之後見分曉的機會來臨了,公司決定選一個技術人員到總公司去,所以公司內部組織了一次擇優考試,規定在考試中取得最好成績的才能有選派機會。李銘連忙翻出一大堆專業書“抱起佛腳”來。沒進行考試時,李銘信心滿懷,認為自己勝券在握,可是結果公布之後,他就呆住了,位於榜首的不是自己,而是平時大家忽視的傻小子兼書呆子小張。後來李銘才知道,小張雖然不具備先天優勢,也非名牌大學畢業,但平時一直很努力,一直在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兩人一個是“閑時燒香”,另一個是“臨時抱佛腳”,在賽場上一比較就見分曉了。李銘為自己與機會失之交臂懊悔不已,但這都是他自食其果,隻能自己承擔。
“臨時抱佛腳”的心態和習慣是多種原因造成的。“臨時抱佛腳”是一種僥幸心理,以為哪怕是通過短時間的努力也能夠取得較好的成績,應付過去就行了,認為不值得花費太多時間去做某事,臨時努力一下也能達成的目。但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也許可以一時蒙混過關,但是並非長遠發展之計。
所以,收起自己“臨時抱佛腳”的僥幸心理,開始早做準備吧。所謂“不預則廢”,這一道理是有參考價值的。
腳踏實地,盡職盡責幹工作
任何成績,任何進步,任何飛躍,都是一點一點地積累出來的。每個人做事也一樣,再有才華、天分,也需要一步一步來完成手中的工作,腳踏實地,盡職盡責,方能使你的才華和天分有施展的天地。
沒有根基的大廈,不會一直屹立不倒;不踏實努力工作,成功永遠遙不可及。努力摒棄自身的浮躁,心態放穩,正視現實,合理規劃,多多關注工作本身,在工作中學到知識,才能促進自身發展。海爾總裁張瑞敏說過,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哪怕是不起眼的小事,足夠地重視它,假以時日,你也一定會實現自己的價值。
一個剛剛畢業的年輕人,工作被分配到一個海上油田鑽井隊。去海上工作的第一天,直屬領班要求他在有限的時間內必須登上幾十米高的鑽井架,將一個包裝好的盒子送到最頂層的領導手中。他拿著盒子迅速登上既高又狹窄的舷梯,氣喘籲籲、大汗淋漓地爬上頂層,把盒子送到領導手中。領導在上麵簽下自己的名字,就讓他再拿回去。他快跑下舷梯,將盒子交給領班,領班在上麵同樣隻是簽了自己的名字,又讓他再送給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