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1 / 1)

先祖皇帝創業,一方名為澍水的深溪護佑將士,攻下舊都,改國號為“振”。定都澍水旁,封名澍都。

建國之初,百姓安居樂業,一副鼎盛之氣。而後不久,國風日下,暗流湧動,皇位之爭愈演愈烈,更有勢力暗中謀劃將振國一分為二。後宮與外臣勾結,暴亂一觸即發。

先皇一心重振國威,複往昔國泰民安之景。嫡長子降生之時,先皇便寄予厚望,是以賜名“永康”。

振國壹佰壹拾叁年,先皇疾病纏身,常在床褥,知自己時日無多,恐難當大任,遂傳位嫡長子後不久駕崩。

永康帝即位。

永康帝謹記父皇臨終時塌前囑托,拔內憂,除外患,使國運昌盛,振國永康。因此自即位起從未懈怠。他的野心比先皇更甚,一心效仿前人一統中原。

平定內亂為其一,而後東滅東瀛;北擊狄人;西征匈奴;南降群島。

振國叁佰叁拾陸年,良妃誕下子嗣,永康名之為“澈”。

身為振國二皇子,良妃對其寄予厚望,將皇甫澈送與官學學習治國之道。皇甫澈沒有辜負母妃的期望,同列的庶長子,嫡三子才學遠不及他。這讓良妃對奪嫡一事更加堅定,野心漸漸藏不住了。

光陰似箭,轉眼間皇甫澈已到弱冠之年。

嫡三子無才無德,皇後擔憂太子之位落到皇甫澈的頭上,對母子二人百般刁難。至此皇甫澈開始沉溺於遊山玩水,飲酒作樂,無心於朝政,甚至藏身於山間別居。

世人皆道二皇子荒廢了一身才能,驕奢淫逸。

可他果真如此嗎?

——

金惠姬是朝鮮王室第一位嫡出公主,她沒有貴族小姐那樣嬌生慣養,也沒有公主的專橫跋扈,相反,她從小內向,與人為善。

宮裏的娘娘們都很喜歡她,也深得父王寵愛。

開始這招致一些公主的嫉妒,可她卻覺得這隻是玩鬧罷了,這讓那些公主們都羞紅了臉。

金惠姬漸漸長大了,也知道了朝鮮並不像她想象中安樂,她的國家在飽受戰亂之苦,她是賢名在外的“第一公主”,因而朝廷出現了讓她去和親東瀛的聲音。

一聽說此事,金惠姬第一次不顧母後的勸阻,不顧及公主形象的衝到了朝堂之上。

“我朝鮮雖是一方小國,卻不能失了風骨,怎能降於敵人?”

“與其嫁與東瀛倭寇,不如嫁到中原,請求皇帝派兵助朝鮮渡過難關!”

金惠姬一番慷慨陳詞,伏地叩首,一遍遍的求著父王恩準,“兒臣求父王恩準,讓女兒嫁到振國,為國請兵。”

她的態度堅決,讓不少大臣在旁看得泣涕漣漣。

金惠姬出嫁那日,王室派出力所能及範圍內最好的陪嫁禮儀送她風風光光地出國,一路上百姓伏地,一遍遍喊著公主的封號。

不料途中偶遇倭寇搶掠,陪嫁和隨從連夜跑路,隻剩下幾個轎夫護送著“第一公主”。

她的眼裏含著淚,卻不願流出,因為她帶著全國的希望,父王母後和弟弟的期許。

即使踏入異國他鄉,她也甘之如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