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獨家住CS市,今年二十歲,就讀CS某高校,專業是微生物學,研究各類微小生物的生命活動規律和生物學特性。
大學第一個暑假,家住鄉下的陳峰在回去前誠邀黃獨去他那兒遊玩,黃獨爽快地答應了。
從CS市一路車途來到鄉鎮,下車後進了一處村落,獨棟低層磚房錯落有致,每家每戶幾乎都有小庭院,平時在城裏不怎麼看見的雞鴨鵝,在庭院裏和小路邊都自由活動著。
村民們看到有陌生人來做客,大都麵露微笑,客氣的還會點頭致意,有些個大齡婦女站在門口,忍不住偷偷地多打量幾眼,那眼神兒仿佛要看出陌生人的來龍去脈。有一個三四歲的孩童,見到從城裏來的外鄉人,不僅不害怕,還主動上前抱他大腿,嘴裏說著不標準的——“嫩好,翻迎。”
進了陳峰家,陳父陳母非常熱情好客,吃飯的時候不停地招呼黃獨多吃點,還用公筷親自夾菜到他碗裏,嘴裏總掛著“就當在自家一樣”這句話。
黃獨感受到了濃厚的鄉土氣息和人情味。
第二天,陳峰帶黃獨穿過一條依山而建的公路,來到空曠的半山腰處,入目有一個刷了新漆的四角亭,在亭子周圍,可見多處散亂堆放的碎石河沙。
入了亭子,兩人坐在石凳子上休憩片刻。
陳峰先賣關子問:“黃獨,你猜這是什麼地方?”
“如果沒猜錯,這是山上。”黃獨察看一番周圍的地形,故作認真地說。
“哈哈哈…”
“莫非,這裏是一個在建的園林?”
“哈哈…這是鄉下,處處都是園林,還需要再建?誰有那閑工夫跑這半山腰來看花花草草…哈哈…咳咳…”陳峰都快笑岔氣了。
“看亭台樓榭…有那麼好笑嗎?”黃獨神情略帶不屑。
陳峰強行憋住不笑,起身說:“你隻看見了地上的,沒有想到地下的,來,跟我走。”
黃獨跟著陳博跨出亭子,繞過雜亂的碎石堆,進入一片小竹林,在竹林中經過幾個拐角,下行幾個青石台階,終於看到了陳峰口中所謂的地下景點。
原來是一個岩洞,洞口並不大,被一道鐵門封鎖住了。
陳峰指著洞口,像導遊一樣介紹:“這個岩洞很有來曆,曾幫助一個被叛軍追殺的大將軍躲過一劫。裏麵別有天地,最近政府投資,準備開發成景區。”
“可以進去參觀嗎?”
“可以,但岩洞裏麵還沒有完全修建好,所以暫時封住了,不過,我有辦法。”
隻見陳峰掏出一串鑰匙,在手上拋了幾下,得意地走向鐵門。
“你怎麼有鑰匙?”
“山人自有妙計,你來我這裏玩,總要來點新鮮刺激的,這岩洞可深了,就我倆進去,你不會害怕吧?”
“不會,裏麵又沒有鬼。”
“好樣的,我帶了手電筒和蠟燭,放心,裏麵有不少人進去過,不會有事的。”
陳峰開門之後,將一支手電筒遞給黃獨,兩人一前一後往岩洞深處走去。
邊走邊借著燈光觀看,洞中有很多奇形怪狀的鍾乳石,有些像菩薩羅漢,有些像獅虎猛獸,黃獨不禁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心想若是建成旅遊景點,說不定可以增加農村的經濟收入。
不知不覺,兩人來到了岩洞深處,此時,麵前出現了一個岔口。
陳峰照了照兩條分岔路,發現右邊的地麵上擺了幾根電線,而左邊的地麵上空零零。
“黃獨你看地上,一條道上有電線,一條沒有,你選哪條道?”
黃獨明白有電線的那條岔道有人進去過,安全性肯定更高,但他就想選一條沒人走過的岔道,於是回答:“左邊。”
“我也這麼想,以前沒有這麼深入過,該看的景觀差不多都看到了,所以,我也想探探這條未知的岔道。”
兩人意見一致,由黃獨打頭,魚貫而入左邊的岔道。彳亍一段距離,通道越來越小,堪堪能過一個人。
黃獨繼續前行,手電筒隻照向前方,卻忽視了地麵,陳峰突然一把拉住他,急促提醒:“小心腳下!”
黃獨連忙收住還沒落地的腳,低頭一看,瞬間脊背發涼,還好剛才沒有踩下去,否則一腳踩空,重心失衡,可能要滾下去了。
原來前麵毫無征兆地出現了一個近七十度的陡坡,陡坡往下則是萬丈深淵,隻有左側靠邊下有一條十五公分左右的細小石道,仿佛掛在石壁上一樣。
陳峰吸了口冷氣,問:“還繼續嗎?”
“都到這了,我可不想退回去,無限風光在險峰,我們沿著小石道溜溜去。”
“好,我陪你,我先扔個石頭下去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