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張雲禮的提醒,龐嶽舉起千裏鏡朝虎頭山方向看去。雖然間隔很遠,卻依舊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種大戰來臨前近乎凝滯的緊張氣氛。
“大帥,韃子的右翼已經動了,咱們是否需要加強一下左翼?雖然大帥之前沒有同意,但我還是不得不再次提醒大帥,我軍左翼第一旅僅五千多人,加上第一騎兵營也不過八千多人。而對麵的韃子右翼卻雲集了兩萬三四千重兵,其中騎兵就有八九千。一旦我軍左翼出了問題,後果將不堪設想。”
龐嶽觀察片刻之後搖了搖頭:“再等等看。西路的韃子騎兵雖然聲勢浩大,但我軍左翼也有一個騎兵營,老劉的排兵布陣也沒有問題,短時間內完全能擋住韃子的攻勢。大戰還沒完全打開,咱們就急急忙忙往西路增兵,這或許正是譚泰所喜聞樂見的。咱們可不要輕易遂了他的意。”
張雲禮沒有再說什麼,低下頭看著地圖,在腦海裏把此前由龐嶽敲定的決戰計劃又迅速地回顧了一遍。按照龐嶽的想法,決戰開始之後的第一步就是吸引清軍把主力投入到虎頭山南麵。隻要虎頭山北麵的虎頭村掌握在第一旅手裏,清軍的右翼進攻兵力就必須繞過虎頭山西麵,麵向譚泰中軍的事先就會被隔斷,撤退時也會受到虎頭山山體的阻擋。
隨著大戰的全麵展開,再利用左翼的兵力不斷牽動清軍主力,使其戰線變得傾斜。清軍的右翼力量越強,其重心就越會偏向西側。等清軍的重心向西偏移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中路或東路定會出現有利於湖廣鎮的戰機。到了那時,再動用第二線的生力軍實施突擊,不能能在戰術上收到更好的效果,還能沉重地打擊敵人的軍心士氣。
所以,龐嶽才希望清軍的重心繼續往西路傾斜。因為隻有這樣,才有可能真正畢其功於一役,實現全殲南侵清軍的宏偉意圖。
但這樣安排顯然也存在著巨大的風險,隻要其中的某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後果就將不堪設想。張雲禮沉吟片刻,對龐嶽道:“韃子已在西路投入了重兵,譚泰的右翼攻勢可謂木已成舟,此時我軍立刻從東路展開突擊也未嚐不可。畢竟這番計劃的個中環節太多,拖的時間越長,變數也就越大。咱們早些做出決斷,也免得夜長夢多。”
“還沒到時候。”龐嶽的語氣相當的堅定,“你看看譚泰的派兵布陣就能知道,他的中軍依然不弱。更何況,韃子的右翼攻勢雖然已經展開,大戰卻才剛剛揭幕,其右翼第二線的兵力也尚未投入。咱們此時便投入生力軍展開突擊,不僅譚泰的中軍能迅速做出反應,其右翼的兵力也完全能抽身而出。要是我們輸了,一切自不必多說。就算是他們輸了,他們也能全身而退,我軍最多換來一個慘勝。”
“可萬一我軍左翼堅持不住......”
“我相信湖廣鎮、相信第一旅的官兵。”
“那我建議立刻讓第二旅從中路對韃子進行施壓。中路的徐崗村無法屏蔽整個正麵,譚泰要想維持陣線完整,就必須在中路動用更多的兵馬和我軍作戰。這樣不僅能牽製韃子中路的兵力、給我軍左翼減輕壓力,或許還能提前創造有利於我軍的戰機。”
“可以,就按你說的辦。”龐嶽思索片刻後說道,“命令第二旅向前推進,另外讓烈火營調四門十二磅炮前往左翼,給第一旅加強一下火力。”
......
飄揚的正黃旗織金龍纛和征南大將軍認旗下,譚泰凝神注視著前方。遠處徐崗村中火炮和火銃射擊的爆響此起彼伏,彌漫的白煙將大半個村子掩蓋其中,輪廓變得有些模糊。
煙霧飄過,十六個湖廣鎮的方陣正在前方迎麵而來,八個在前,八個在後,前後兩線之間還行進著許多散兵、炮兵和遊騎。看規模足足有兩個營的編製,共八九千人。隨著陣線前進的一麵營旗上,一隻猛虎威風凜凜。
譚泰看了一會兒,對身邊的鑲黃旗漢軍固山額真馬光遠和浙江提督田雄道:“湖廣鎮的中路兵馬過來了,以步卒為主。馬固山,一會兒你帶著鑲黃旗和直隸綠營的馬兵攻擊西側一部。田提督,你派本部的馬兵攻擊其東側一部。從兩翼對其進行牽製,不要讓他們輕易地威脅到我軍中路。”
田雄領命之後便下去安排了,馬光遠在離開之前對譚泰道:“屬下還是那個建議,大將軍若要徹底擊潰湖廣鎮左翼,就必須要先攻克虎頭村才行。若是還久攻不下,大將軍可再派一部分兵力去增援覺善梅勒。”
馬光遠,北直隸大興人,原明朝建昌參將,崇禎三年投降後金。幾十年的戎馬生涯,戰場經驗不可謂不豐富,有些看法也是頗為精準老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