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文人包彬特意在韓信廟寫下這樣一首詩:
淮陰侯廟
鳥盡良弓勢必藏,千秋青史費評章。
區區一飯猶圖報,爭肯為臣負漢王?
---前記
公元前224年秦朝打進韓信家鄉,公元前231年,韓信出生在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韓信是韓蟣虱的後裔,韓蟣虱是被派往楚國的庶子,當時庶子地位是卑微的,了戰國末年,秦國的軍隊大掃天下,百姓苦不堪言,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韓信母親仉太君就此生下了韓信,在韓信六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參加戰爭去世,從此韓信和母親倆人相依為命。他們就住在城西北角水澤邊的小茅屋裏,韓母為了養活韓信四處乞討。
“行行好吧!施舍兩個銅錢給碗飯吃吧!有個六歲孩子要吃飯呢?”韓母仉太君帶著韓信穿得破破爛爛的沿街乞討。
“走走走,哪來的一對臭寒酸的乞丐,離我遠一點。”韓信母子被推到地上。
“母親,我不餓,我們回去吧!”雖然韓信隻有幾歲但也嘰嘰喳喳說出幾句講理的話。
“信兒,好吧!我們回去吧!”韓母說。
“不過母親,信兒還是有些餓,不過我想到了一個填飽肚子的法子。”七歲的韓信笑道。
“什麼法子?”韓母仉太君問。
韓信說:“去山上挖野菜、采蘑菇吃,做野菜粥,如若不行,我們再去乞討。”
“信兒,你那麼小挖菜、采蘑菇會很苦。”韓母仉太君說。
“信兒不怕苦,隻要母親一直陪著信兒最苦也是幸福,。”韓信說。
“信兒最乖,母親想送你去學堂念書,隻是沒錢,你父親走得早,你父親是戰死的,他是英雄。”韓母仉太君對韓信說。
“母親,我以後也要當大將軍,我想讀兵書,我自學。”韓信說。
“信兒,你太小了,好好長身體,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我們現在連飯都吃不上,又用什麼錢買兵書看,母親想好了,等你長大點找個人帶帶你。”韓母仉太君說完幾聲咳嗽。
“母親你怎麼了,喝點水。”說完韓信端了一杯水他母親。
“信兒啊,母親身子一直都這個樣,你不用擔心,把自己顧好。”
“母親我明天去獵場偷學武藝。”韓信說。
“信兒啊,你別嚇母親,你在鄉下陪孩玩打仗的遊戲吧!”韓母仉太君說。
“好吧!那我去了。”說完韓信跑到一群孩子那裏。
屠少叫道:“窮小子,聽說你父親是庶子,有本事敢和我們較量嗎?”
“哼,我母親說我父親是英雄,才不是什麼庶子。”韓信說。
“打,一起湊死他。”屠少一聲命令,一群孩子都衝韓信拳打腳踢。韓信一聲不坑讓一群孩子打,韓信被打得皮青臉腫的回到家裏。
韓母心疼的摸了摸韓信說:“信兒,你幹嘛不還手?”
韓信說:“我還手也打不過他們,如果還手了,信兒可能會被打得更慘。”
韓母聽了又欣喜又心疼又難過的說:“都怪母親生在這個男尊女卑足不出戶的社會裏沒好好照顧你。”
“信兒不怪你,男子漢大丈夫豈怕皮肉之苦,母親給了我生命照顧我長大,洗衣做飯喂奶,這一過程多辛苦。”韓信說。
“信兒啊!下午我們去山水采蘑菇吧!早春山上有露水菇長得正好,可以采一采了,還有野菜。”韓母說。
“好的。”韓信說。
“其實你父親也留了點兵書你,隻是你父親交代你沒到十歲不能交給你。”韓母說。
“不就差一點嘛,你就給我吧!”韓信說。
“那你就先看孫子兵法吧!”韓母說。
“你咋不早告訴信兒父親留有兵書呢?”韓信說。
“母親隻是想你的童年快快樂樂的,不應過早參與過多戰爭。”韓母說。
“信兒有書了。”韓信說完便跑遠了跳了笑了。
這一切被韓母看在眼裏,韓母仉太君也會心的笑了。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陳勝帶領九百人起義。自此,秦昭襄王與秦始皇百戰拚搏打出來的大秦天下,正式走向瓦解,也就英雄層出。
農業為生的劉邦在鄉下也混了個亭長當當,這也正好鍛煉他的政治才能。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十一月,嬴政巡遊天下,遊至會稽,項羽和叔叔出來圍觀。
“瞧,真威風。”項羽的叔叔說。
“哼,我可取而代之。”項羽說。
“你別大言不慚哈!”項羽的叔叔說。
項羽說:“沒有。”
項羽那時雖還未成年,但還是和別人不一樣了……
欲知後事,請看下回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