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辨析題簡答題(1 / 2)

#《顏氏家訓》是南北朝時期的教育家言之推所著。

#19世紀70年代以後,中國近代教會教育發展到新的階段。這一時期,帝國主義在華不僅興辦教會中學,同時也創辦大學,如金陵大學,燕京大學等。

#囑咐學校一般稱為“廚學”,是家庭主婦,在家裏對孩子進行教學;文實學校是由富蘭克林創辦的中等學校。

#赫爾巴特的教育目的論是以他的五種道德觀念為基礎的;五種道德觀念包括內心自由、完善、仁慈、法律、正義。

簡述荀子的教師論

荀子重視教師的地位和作用,竭力提倡尊師。他認為“禮”是最高的社會規範,教師又是傳授“禮”、實行“禮”的榜樣,學生必須無條件地服從教師。教師關係到國之興衰,與天、地、君、親處於同等地位。荀子對教師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如有尊嚴,使人信服;經驗豐富;具備傳授知識的能力而不違反師說。

唐代科舉考試的科目和方法主要有哪些?

唐代科舉設科多達幾十種,最常考的有六種。即秀才科、進士科、明經科、明法科、明事科、明算科。考試方法主要有四種:帖經、墨義與口義、策問、雜文與詩賦。

簡述1833年英國“教育補助金法案”的內容及意義

1833年,英國議會通過“教育補助金法案”,旨在加強國家對教育的管理。內容包括:國王批準每年撥款4萬英鎊,彌補私人捐款不足和建立貧困兒童校舍;其中款項的70%撥給國教派和全國教育促進會;30%撥給非國教的全英及海外教育協會;意義:教育開始由宗教行為或民間行為向國家行為轉變,國家開始控製教育。

簡述洛克“白板說”的主要內容及其教育意義

“白板說”是洛克在反對“天賦觀念”論基礎上提出的重要觀點。洛克認為,人心如同一塊白板,沒有天賦的原則,理性和知識都是通過人的感官和經驗獲得的。

“白板說”的教育意義:

(1)確立了新的兒童發展觀;

(2)確立了後天學習的重要性。

分析說明題——

孟子認為人性中具有四個“善端”,集散的因素或萌芽,說明人之善性是天所賜予的仁義禮智也是先天就具有的,人之賢愚,取決於對先天的善性能否存而養之,擴而充之。如果自暴自棄,就會失掉這種善端。因此,教育的作用就在於找回散失的本性,保存和發揚天賦的善端。荀子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其善良則是後天人為培養的結果。教育對人性的作用,就在於變化自己本性的惡,樹立人為的善,即“化性起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