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的錢都是往家裏寄的,從不在外亂花。

錢可能不是很多,但也夠家裏用了。

家裏一家老小的花銷方方麵麵都要兼顧,到處都能注意用錢。

不然怎麼養得起孩子,起得起房子。

雖然吵得很厲害時,有時也顧不了動不動手的事,可夫妻倆總有矛盾的時候不是嗎?

婆婆,還有她媽李鳳也是這麼勸她的。

忍一忍就過去了。

在第一次回娘家哭訴,卻沒得到實質性解決,隻有妹妹們偶爾義憤填膺的幫她罵吳興外,更多的都是讓她算了。

從那個時候,徐之嫻就知道自己沒有別的法子了。

至於妹妹被煩得狠了時說的讓她離婚,那怎麼行。

村子裏的人會看笑話的。

第一個不同意的說不定就有她親爸媽。

而且,要是離了婚,她的三個孩子該怎麼辦。

徐之嫻不舍得,也狠不下心來。

吳盼盼瞳孔一縮,再次聽到徐之嫻這樣的話,她的心裏不知為何掙紮了起來。

明明爸爸對媽媽不好,可為什麼媽媽還要為他說話呢。

是正常的嗎?

才上小學的吳盼盼此時還不懂,也不明白。

隻是她隻知道,她心理上不喜歡,不想看到這樣的場景。

也為她長大後的逃離埋下了一個小小的種子。

徐之嫻還在絮絮叨叨說著今天會這樣的原因。

“家裏的房子沒裝好,你爸也煩著在呢。”

“昨天去你外婆家,本來想借點錢,可你外婆她們手裏也不寬裕...”

也沒管大女兒還稚嫩的年紀,徐之嫻從不避諱著說這些。

都是家裏事,除了錢的具體情況,孩子知道了也能多為家裏著想。

窮人家的孩子不都是這麼過來的,哪有時間和精力寵著捧著。

至於娘家是不是真的不寬裕,就隻有他們清楚了。

或許徐之嫻自己也是知道的。

當初出嫁時,之前寄回來讓李鳳幫存的錢一分不見影子。

說是用完了。

再加上吳興家給的彩禮也沒多少,徐之嫻也不好再多問。

隻是自己過來時沒帶多少錢,讓她心裏就矮了婆家一頭,有些心虛。

性格本就溫和或是說懦弱的徐之嫻也成了婆家人好欺負的對象。

公婆看不太上,丈夫過了新婚期後也不再護著她。

就連小姑子小叔子們也不太瞧得上她。

除了拚命做事外,她不知道還能做些什麼。

也沒人教過她。

結婚前,隻被教過要眼裏有活,要懂事,要孝敬公婆,要照顧好丈夫和孩子。

在娘家,除了對象不一樣,徐之嫻也是這麼做的。

所以很容易就學會並貫徹執行著。

這一做就是十二年,想必以後也是如此。

“媽,我們不能找大奶奶、堂姑她們借嗎?”

“大奶奶和姨姨她們那麼好,肯定會同意的。”

最重要的是,大伯娘她們人特別好,家裏條件也比較好。

多好吳盼盼也許不懂,但知道肯定比她家裏強。

不然她爸剛剛也不會這麼說。

雖然每年見到的次數不是很多,可吳盼盼對大爺爺家的一切都記得很清楚。

溫和的大爺爺、慈愛的大奶奶,還有親切的姨姨以及舅舅,吳盼盼心裏非常喜歡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