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山雖然不覺得自家媳婦和親媽之間會有婆媳問題。
但是妻子的選擇表明,對方想要避開這一千古難題,他當然是雙手雙腳支持。
懷孕生孩子本就是一個難關,孕婦的心情很重要。
人的舌頭和牙齒都可能會打架,人和人之間怎麼可能沒有摩擦,不在一起煩惱少。
劉春蘭見小兒子和小兒媳婦一樣想法,她便懶得再搭理。
她更沒有訴說自己的委屈,想當初她當媳婦的時候,除了自家男人,無人可以依靠。
等到她當婆婆,從來沒有因為自己的糟心往事,為難手底下的媳婦。
在照顧兒媳婦月子和幫忙帶孩子這點上,她自認為已經做得夠好。
人各有誌,她現在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一大堆,愛咋咋滴吧。
李金花對此有些意外,不過她什麼都沒說。
事情已經定下,又不是征求她意見,何必自討沒趣。
王梅子和劉菊花兩妯娌是家裏最無法理解的。
“菊花,你說她怎麼想的啊,好好的縣城不待,居然要到村裏待產。”
“誰知道呢,或許她和婆婆不像是表麵那樣關係好吧。”
在劉菊花看來,對方此舉應該是為了避開在縣城的婆婆。
“沒婆婆幫襯,她生孩子坐月子難道還想折騰我們?”
“怎麼可能,我們又沒經手照顧過月母子,四弟也從未說起這事。”
“不管了,讓我幫著做點吃食還成,照顧大人孩子什麼的免談。”
“行,我們兩統一口
徑,我也跟你一樣。”
兩人私下商量好,便不再管這事。
她們哪裏知道,李萬山早已把吃食和照顧的人選考慮好。
這個時節荒山需要幫忙的人少,他正好可以借著空閑請人幫忙。
隻要待遇給夠,請人很容易,他找到合適人選後輕鬆談妥。
他找的是一個外村的嫂子,為人脾氣爽直,有一把子力氣,做事還細心。
對方一開始是不願意幹伺候人的活,不過聽到同吃同住給新衣服,一個月還有四十元,孩子生下後頭三個月六十元的待遇後,二話不說答應下來。
村裏不是沒人去城裏幫工,包吃包住這種聽上去不錯,實際上都不怎麼樣。
同吃同住就不一樣了,等於和主家一個待遇,不可能差到哪裏去。
吃住條件好,每月的錢全是純賺,多數時候還待在屋裏,不需頂風冒雪,沒有日曬雨淋。
李萬山的新宅院還沒有完全建好,暫時住在老宅。
主要還是他更傾向於將來住在城裏,所以對於村裏宅院沒怎麼重視。
更不用說萬溪到村裏來的想法是臨時決定,這個時候就算抓緊建房,弄好後還得晾上一段時間,暫時來看沒有必要。
劉春蘭和李大江很是善解人意地為他們騰出房屋,搬到女兒女婿家裏。
他們在這邊本來就有房間,無非是平日裏住得少。
李金花笑著對親媽道:“你們住這邊,白山、雲山和山山能夠經常見到你們了。”
三個小家夥和他
們見麵少,一起玩耍的機會更少。
劉春蘭點頭,“以前覺得家裏五個孩子挺好,熱熱鬧鬧的,你們都成家立業後,人一下子翻倍都不止。”
人太多,她覺得自己有些顧不過來了。
“媽,你現在是當姥姥的人,家裏人現在需要坐三桌,以後還會更熱鬧的。”
說到這裏,她不由想起愚公移山裏麵的一句話: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嗯,人多好,人丁興旺,就是媽的精力有限,照顧上麵難免有遺漏。”
“媽,你和爸在縣城裏,照顧上學的孩子,就我們家裏情況,所有孩子都會上學。”
所以,就算現在沒有精力全麵照顧,最終也會照顧到。
“嬌嬌,還是你腦子轉得快,確實是這個理。”劉春蘭一下子精神了。
她作為長輩,本來還擔心自己一碗水端不平,現在聽閨女這麼一說,她覺得自己又可以了。
李大江知道後,心裏感歎自己娶了個賢妻。
不僅為他生兒育女,把子女都教育得不錯,現在還把照顧孫輩的責任都攬到身上。
想想跑掉的大兒媳婦,思想跟不上時代發展的二兒媳婦和三兒媳婦。
他覺得老話說得對:家有賢妻旺三代!
妻子有這個責任與擔當,他當然全力支持。
“等過完年,我再去把縣城的房子歸整一下,讓你住得更舒適。”
自家妻子會長住的地方,他得多費些心思,不能比家裏差。
等去縣城,他就過去看看,務必給妻子創
造更好的生活便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