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一個時代的結束(1)(1 / 2)

白家似乎是有意跟李家翻臉,所以他們根本沒有在意李家的態度,現在他們在大寧與寧王的利益捆綁在一起,成了朱權在商界的代言人,所以這個時候他不僅沒有必要跟李家聯合起來,反而要跟他們劃清界限,甚至鬥起來,這才是寧王願意看到的。

大寧的商界如果是一團和氣就沒便於朱權把控,這個也是權術應用的一部分,上位者任何時候都是不希望下麵人鐵板一塊的,有矛盾才會讓上位者放心。

白家的確是有一些底蘊的,跟純粹的商人有著很大的區別,在大明純粹的商人活不長。

白家和李家的事很快就傳到了朱權的耳朵裏,他啥也沒說,隻是輕輕一笑,在他看來白家有些想多,但他也不打算去點破;

現在大寧的商家全部聯合起來都不會對寧王府構成威脅,但有些事情提前布局也未嚐不是一些壞事,隨著大寧經濟的高速發展,商人地位將逐漸提高,在大寧的話語權也會越來越大,的確不能讓他們一團和氣。

一旁的解縉察言觀色,敏銳地捕捉到了朱權觜角的笑容,非常自覺地側過了身子,非禮勿視!

他大體已經猜到了寧王想法,有些事情沒必要說出來,他隻需要去做就行,作為寧王府的總管,該他拿主意的時候也要拿,不能什麼事都讓主子去拿。

主子有時候是不方便的,錯了也有個轉圜餘地。

朱權在放出房地產開發這個大殺器後,在商業領域就沒有再繼續推陳出新,現在是非常時期,他不想在大明太出風頭;

好在商業在大明是上不得台麵的行業,朝堂上那些文官除了偶爾參他一個不務正業以外,倒是沒有太針對他。

在大明,分封製一直受到文官係統的抵製,洪武帝又在強行推,為了這個不惜殺了不少有名的文人,文官被殺怕了,所以就開始迂回作戰,不斷地找藩王的茬,隻要被他們逮住小辮子就各種參奏,羅織罪名,上綱上線。

由於藩王在封地內擁有大量的特權,儼然一個獨立王國,而這個又是朱皇帝首肯的,所以一點小問題根本搞不倒一個實權藩王,能夠搞倒他們的隻有造反,這個是朱皇帝最忌諱的,這幾天的大案都是與造反有關,所以要搞倒一個藩王就得往造反上麵去羅織罪名。

朱權在大寧不務正事,與商人爭利,整個人鑽在了錢眼裏,這些罪行與造反一點也掛不上邊,本子遞到朱皇帝那裏,最多當著文官的麵罵上幾句逆子不務正業之類的話,無關痛癢。

搞了幾次後就沒興趣了,然後就把矛頭對向了燕王朱棣,朱權的日子也相對好過起來,一門心思地縮在大寧撈錢,撈到錢後並沒有如文官係統期待的那樣花在軍事上,而是跟一個敗家子一樣辦起了學堂;

寧王府規定,所有的適齡兒童都要進學,寧王府給予一定的補貼,不僅不收學費,還管一頓午飯,喊出的口號就是十年後讓北方仕子可以與南方仕子同場競考,不再需要南北榜的照顧。

洪武三十一年悄悄而至,這一年的洪武帝已經需要人扶著走了,人生七十古來稀,進入古稀之年的朱皇帝似乎已經感覺到他的妹子在召喚他

金陵,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