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平淡的生活(1 / 2)

佛祖金身鍍,寺廟多煌煌。

建立寺廟的潛規則都是從高山半山腰拔地而起,以金鍍佛,起碼得有一具石佛。

萬民寺不同,起於農村農院,沒有佛像,不似當世佛教做派,對教徒的唯一要求就是念誦唯一一本佛經《千佛古經》,不要求世人捐贈香火,通過念經明曉佛理即可。

佛教的佛理是立教之根,佛教有六大神通,這是立教之本:

尚心通,可勘破萬物萬心,正人本心,擾亂常心

普釋當初從寒率寺內禪院出來,由於一路無知音,麵上不顯顏色,內心卻焦灼萬分,對無清不自覺地使用尚心通,誘導無清的想法。

三命通,察覺他人三命狀況,觀過去,明現在,通未來,隱己命

天地通,萬物生於天地,而不被天地所擾,練至深處,可創造萬物,並不被天地所懲處

絕機通,練時可得佛種,種與他人,一旦本人身亡,被佛種寄生的人會獲得原主所有記憶、情感和知識,是另一種程度的複活。

練到最高處,萬物皆是後路,死後寄生體可繼承全部修為。

渡世通,給世人傳教可得一定量的佛力,渡一人得微量佛力,渡一地才是正法,修煉本通,始入佛門

本體通,強心明性,健身壯體,運用佛力,爆發強大力量

佛教弟子隻要每日念誦鑽研佛經就能獲得佛力,出門渡世就能獲得大量佛力,而佛力可以用來修煉六通。

佛教不似道家,萬民寺不注重弟子天賦,沒有修為境界的說法,追求萬民平等,隻看人對佛經的悟性和渡化世人的數量,六通圓滿便立地成佛。

佛教教徒隻要肯努力付出,就會有大量回報還於自己,這是無數人所渴望的。

石村

普釋自從決定立寺後,和無清一起將佛經送往每一戶人家中,幫助村民擺脫低產狀態。

普釋來到一處農田,看著農民們在暴日下澆灌土地,汗流浹背,使用天地通喚來一陣涼風,村正看到這神奇景象,心中驚歎,但還是上前阻止:

“大師,您可真是神人啊,但是老頭子在這裏請求您停下這神仙手段,這地裏的稻穀喜高溫多水,漢子們可以忍受炎熱,卻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妻兒挨餓”。

普釋手中神通停下,歎了一口氣,沒有停下涼風,再次使用天地通,直接變出大量糧食。

村正看到這些糧食,果斷跪下,感謝普釋恩賜,想起對方平日裏的溫和,嚐試請求普釋能賜下這神仙法門。

普釋麵色淳紅,喉中含血,告訴對方加入萬民寺就能學得這些妙法,希望他能向村民幫忙宣傳萬民寺,帶領全村入寺。

村正聽到這裏,立馬跑向農田,向大夥說:

“漢子們先別幹活了,向我看過來,聽我這個老頭子說兩句,大家以後都不愁沒糧食吃了,普釋大法師可以憑空變出糧食,不信的話,就去那看看,那是大師變出的糧食,不是從地裏長出來的!”

村正將手往普釋身旁一指,大量糧食堆積在一起,有紅蘿卜、白菜、脫殼的稻穀、甜菜、油菜花等。

農戶們看到糧食,頓時兩眼放光,猶如看到生活的希望,爭相上去搶奪,生怕被別人拿走。

普釋看到人們的瘋狂,有些無奈,上前揮動雙臂,大聲說:

“大家別搶,人人有份,隻要大家加入萬民寺,學得佛家神通,以後就不缺吃穿了,別搶了!”

村民聽到這話,心中激動,挨肩擦膀,爭相報名加入。

大家以後有了數不盡的糧食衣物,家中妻兒也能幸福許多,不用為他人低三下四,不會被土地牽扯一生,更不用說繳納農稅了。

三天後,村民按照普釋和無清的要求建造一個學堂,所有孩子由無清負責,教他們認字、傳授他們人生道理,解答孩子們在這個時期的一係列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