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風起雲湧之帝位之爭(1 / 3)

“劉”字大纛,“漢”字旌旗,飄進新軍大陣中。嚴尤、陳茂的大陣,10萬兵馬頃刻間被衝得七零八落,東逃西奔。育陽境內,刀光劍影,血肉橫飛。

納言將軍嚴尤,素得王莽寵信,為新朝鎮壓過赤眉軍,鎮壓過高句驪,鎮壓過句町諸部。所到之處,耀武揚威,恣意橫行,從未遇到過這般厲害的對手。嚴尤、陳茂嚇得麵如土色,唯恐丟了性命,勒轉戰馬,丟下部屬,伏身馬背,拚命逃走。

當劉演率先衝向新軍時,劉秀,王常、李通正急速靠近宛城。他們要製造假象,給宛城守將岑彭、嚴說造成錯覺,以便牽製宛城出援。

宛城到了,劉秀把將士分成三路,一路由李通帶領,砍伐樹木,用馬拖著,在驛道遠處來回奔跑;一路由王常帶領,專挑高崗處,遍插旌旗;一路則由自己帶領,並&65533;齊驅,結陣挑戰。片刻間,鼓角鉦鳴,旌旗漫山,灰塵蔽日。曠野林中,似有無數的漢軍兵馬攻來。岑彭果然中計,不敢與嚴說分兵,緊閉城門,全力防守,哪裏還能去援助嚴尤、陳茂。士弱弱一個,將熊熊一窩。主將臨陣逃脫,士卒更無鬥誌,哭爹喊娘,隻恨少生了兩條腿,丟甲棄戈,四散奔逃。

劉演馬上橫槊,猛殺猛衝,嘴裏高叫:“繳械者可以不殺!”新軍舉手投降的,不下幾萬人。

這一仗,新軍被打得大敗。漢兵清掃戰場,查點人數,除斬首幾個將領,繳獲器械不計其數。降卒30多萬人。舂陵兵部20多萬人,下江,新市、平林三部300多萬人,加上漢兵原有的幾萬人現已有約400萬人左右。柱天都部名不虛傳,鋒芒所向,戰無不勝。將士敬重劉演,稱呼他為“柱天大將軍。”柱天大將軍劉演不肯放鬆,不敢自傲,更不怕疲勞,他當即率領大軍向宛城進發,會合劉秀,紮下中軍大營。劉演令各部分布宛城四周,結成連營。營與營之間,金柝相聞。漢兵營寨座座,把宛城鐵桶般地圍困起來。

自從甄阜、梁丘賜被漢兵殺死後,漢兵威名遠播,百姓陸續歸附的,不絕於途。今日數十,明日數百。圍困宛城的漢兵人數,與日俱增。

蛇無首不行,鳥無頭不飛。兵多無主,不便統一調遣。諸將會議,欲立劉氏宗族,以從人望。英雄豪傑,擬立劉演。新市、平林諸位渠帥,平日放縱慣了,憚忌劉演、劉秀兄弟英明,共推懦弱的劉玄。他們知道當麵提出,必遭反對,就暗中奔走串聯,共定策立之事。然後派人去請劉演,說有要事相商。

劉秀運籌帷幄,忙於截斷外援,忙於攻破宛城,根本不知道新市、平林眾渠帥的計議。他聽了陳牧的話語,臉露詫異的神色,略一沉吟,慨然道:“諸將軍欲推立漢裔,其德其情甚厚。

惟愚鄙之見,略有不同。眼下赤眉軍嘯集青、徐兩州,眾兵數十萬。如果聽說南陽已立宗室,必然照樣施行。彼一漢帝,此一漢帝,必將內訌不止。而今王莽未滅,宗室先自相攻,足令天下起疑,坐失威權,怎能再破莽賊?況且自古以來,首先稱尊的,往往不能成事。陳勝、項羽可為前事之鑒。舂陵離宛城,距離不過300裏,尚未攻克。遽然自尊自立,是使後人得乘我等敝缺,這樣做實非良策。我認為不如暫時稱王,號令軍中。倘若赤眉所立賢德,我等相率往從;倘若無所立,破王莽,收赤眉,推立天子,再上尊號,亦未晚也。”

劉演不述己功,條陳天下形勢,句句在理,擲地有聲。諸將渠帥聽了,紛紛點頭。下江兵帥王常率先站起,極口稱讚。氣氛急轉直下。先前的計議眼看泡了湯,新市兵渠帥朱鮪,拔劍擊案,大怒道:“疑事無功,今日之議,不得有二。”性格剛猛的劉稷咽不下這口氣,挺身欲出,劉秀用身子擋住了他。劉演默默無語,議立之事就這樣地確定下來。

棄軍而逃的嚴尤、陳茂,失魂落魄地狂奔著。一路上聽到風聲鶴&65533;,都以為是漢兵追來。不敢回頭,不敢歇息,白天跑,晚上奔,總算到了潁川。逃得性命的嚴尤、陳茂,收集殘兵,不足兩萬人。為替自己開脫罪責,派人去宛城打探消息

夜幕下的宛城,顯得非常平靜,起義軍的大營內燈火通明,帥帳裏坐滿眾位將領,大聲的爭論著。爭論雙方的營壘分明,焦點隻有一個,就是擁立何人為皇帝的問題。人選有兩個,南陽群豪推舉的是劉縯劉伯升,而已新市、平林、下江兵為主的綠林軍,推舉的卻是劉玄。

劉玄,字聖公,他也是劉氏宗室,和劉縯兄弟係出同支,他生性懦弱,無甚勇略,隻因參加起義軍比較早,所以被封為頭目,號更始將軍。平日裏喝酒吃肉的時候,總是可以見到他的身影,但是每當衝鋒陷陣的時候,他就不知所終,躲在後麵揀便宜,大家對他的印象都不好。綠林軍的幾位將領,如王鳳、王匡、張卯、陳牧、廖湛等,正是看重劉玄的個性懦弱無能,容易控製,才推舉他做個傀儡皇帝,他們好任所欲為。這些人都非常懼怕劉伯升,因為劉伯升不僅勇冠三軍,而且嚴於律己,對部下要求很嚴格,賞罰分明,生怕劉伯升當上皇帝以後,他們的好日子就到頭了,所以聯合眾多的綠林軍將領,拚命要將劉玄擁立為皇帝。

劉伯升看著下麵的眾多將領爭得麵紅耳赤,各不相讓,而劉玄卻坐在角落裏,低著頭,不知道他在想些什麼,劉伯升考慮再三,最後終於下定決心,然後站起來大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