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篇文章——《有關第三次技術革命的論證》文章卻在科學界內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不僅經過了多次轉載,還上了多個國內權威期刊,

當然,這篇文章之所以引起那麼大的反響,

一方麵是它論證的內容,

一方麵則是因為它的作者是程治國。

這是程治國公開發表的第二篇報導,

有前篇報導的影響在前,沒人敢忽略程治國文章的重要性以及傷害性……

當天就有好幾家報社找到程治國,想要對他進行采訪,

也有不少熟人和知名學者拜訪,

比如孫明生,比如王福生,

比如一些學校的教授。

程治國一概沒見,

他來到了人民日報單位,特意接受了他們的專訪。

負責采訪的記者叫張寧珊,是個年輕的小美女,紮著馬尾,顯得很是幹練,

不過與楊玲的冰冷不同,這女孩渾身洋溢著對工作的熱情,

雙眸仿佛時刻在笑。

“治國同誌,咱們今天的采訪,不僅要寫成文章,還要進行廣播,這一點您有什麼意見嗎?”

即將開始前,張寧珊問道。

程治國搖了搖頭,說道:“不過有件事我需要提前知會一聲,

我今天要說的話裏,有很多是與當下社會不太和諧的,很可能會引來很多人地反對甚至聲討,

但我希望你們不要為了迎合大眾,迎合政治,就將這些忽略掉。

因為我的那些言論,在就不久的將來就會得到驗證。”

“哦?”

張寧珊眼睛一亮,興趣大增,“就像之前的那場洪水嗎?”

“差不多吧。”

“那治國同誌放心,這正是我所希望的,畢竟你的文章已經發過了,如果咱們隻談上麵的內容,那采訪還有什麼意義?”

張寧珊很是振奮,“而且這是您第一次接受采訪,我可不想浪費。”

程治國點了點頭,伸手示意可以開始了。

張寧珊看向周圍的工作人員,得到可以開始的信號之後,深吸了一口氣,對著麥克風說道:“您好,程治國同誌,很高興您能接受我們的采訪,請跟各位聽眾打個招呼吧。”

“大家好,我是程治國……”

不等張寧珊開口繼續問,隻聽程治國接著說道,“沒錯,就是那個讓小麥產量翻了三番,讓水稻產量翻了十番,預測了長江洪水,發明了直線導軌技術、新式軋鋼機技術、無縫鋼管技術,編寫了高中物理課本,並且提出三峽大壩工程的科學界。”

“當然,之前的那些並不算什麼,接下來請諸位拭目以待,因為我要開大招了。”

“……”

猝不及防的張寧珊,直接被程治國這一套絲毫不卡殼的介紹給整懵了。

這……

她所采訪的人中,不乏國家重要人物,不乏為國家做出各種突出貢獻的人物,

但那些人物,無不低調內斂,

就算性子張揚的,在麵對采訪的時候也隻敢在心裏自誇,

有誰會這麼毫無顧忌的將自己的貢獻說出來?

而且還毫不掩飾語氣中的驕傲和得意?

所以,這家夥剛才說的不讓他們忽略掉的內容,就是這些?

張寧珊忍不住揉起了眉頭,

她有種感覺,這一次的采訪,注定不會一帆風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