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詩雲:長江水未停,千裏撫波平。
長江天塹自古難以逾越,故而江南之國久享太平矣。
【南陳】徐氏便是這方土地的王族,鎮守江南三百年餘,素有威名於宇內。
然而如此太平的國度,如今也麵臨著外敵的侵擾。
【滄秦】,於北方百年戰亂中崛起的強大國度。掃滅【北燕】,勢吞【西涼】,秦軍幾乎戰無不勝。
如今秦軍壓境,欲憑借強大軍力吞並江南之陳國,完成統一華夏的重任。
“王上,秦軍來犯我境!”
數十名大臣齊齊跪在宮門外圍,懇請麵見南陳的君主美王。
宮門內,另一番景象。
嬌娘起舞於金階之上,聞弦歌而踏酒汙。
而美王臥於昨夜新人懷抱之中,在似醒非醒中徘徊。
“如此怎好,王上不視朝!戰事緊急,目下兵鋒將至,王業將摧,如之奈何!”
大臣們相擁而泣,一副已然亡國的模樣。
一名內侍匆匆從裏麵出來,急令諸臣閉嘴。“王上昨夜勞累,請去別處慟哭。”
大臣們聽著此言,想哭也哭不出來了。
他們斂容整衣,欲相邀一同在國破之後自盡,以盡臣下之道。
“因有荒謬之主,故有荒謬之臣。”
有譏笑之聲,眾人回首發覺是美王之弟衛安公在身後站立。
衛安公領諸臣到殿外空地,教他們席地而坐。而諸臣挽衣不便,遂尷尬而不坐。
“枉死且不怕,還怕髒了那身衣服!”
諸臣麵麵相覷,低頭不言。
“王上廢政多日,秦軍伺機來犯,社稷有累卵之危,——諸君不思匡君保國,一心求死,無大國宰臣之量也!”
衛安公訓罷眾人,轉身沉默良久。
“……”
似乎說了一句什麼話,大多人未能聽清。
首輔大臣朱敬善離他最近,聽見後神色為之一振。
“諸公,何不立我為陳王,吾人立誓必與那逆秦搏鬥一番!”
衛安公按耐不住,拔出寶劍直指蒼穹。
群臣本來就對美王大失所望,不然也不會有方才相邀殉國的憤恨之舉。
如今衛安公願意帶領陳國反抗,他們自然大喜過望,亦紛紛拔劍起誓。
美王失國,僅在一瞬之間。
於是衛安公立刻帶領諸臣逼宮,廢黜美王,同時革去了兄長的王號,將其囚於南宮。
“南陳徐氏,昔日為華夏五大族之一,與九風屈氏、北燕姬氏、西涼樓氏並稱顯赫四族,而四族共尊大威高陽氏為天下共主、華夏主皇帝……後期高陽氏式微,權臣薑氏子輪篡奪主位,僭位稱帝以立秦國,今昔已曆三世。曆代秦主殘暴無德,先後攻滅西涼北燕二國,置北方於無邊戰火之中,可恨之極不能盡言……今我陳王,廢荒君除弊政,肅整全國之兵以擊秦逆,天下興焉。”
新王看著群臣草創的討逆檄文,總覺得文章中少了幾分氣力。
隻見群臣中有一人站出隊列,正是尚書令馬鬆。
“臣以為,【王】與【帝】相差一級,爵位並不對等。故請王上稱帝,以華夏新朝帝王的身份討伐秦逆,可謂氣勢如虹、天下歸心——”
群臣皆讚馬鬆之言,紛紛勸進陳王稱帝。
新王大喜,遂於北殿設壇祭天。
於是詔告天下,宣布建立全新的朝代——【陳朝】。
新皇徽號為【廣】,即為陳朝【廣帝】。
國名由【南陳】改為【炎陳】。
大小官員皆行封賞,江南之民無不欣悅。
廣帝完成這一係列工作之後,正式向滄秦宣戰。
“可笑,陳國這是要與朕決一死戰,真是大膽而無知!”
秦三世,這位年輕的皇帝正是薑氏皇朝的第三代皇帝,此時正在長江前線督察軍事。
在他眼中,南陳君臣稱帝事件隻是一場兒戲的鬧劇,隻不過是滅亡前的異想天開而已。
“此戰之後,天下無戰事矣。”
秦三世召來隨軍出征的謀臣以及大小將校,詢問接下來應當如何進兵。
謀臣劉恭首先發言。
“陛下,我軍自北方而來,軍士俱不善水戰,且水土不服而患疾者多矣,——而水戰所賴之戰船仍在修建當中,故而不建議此時出戰。”
“朕若是令汝等強攻,有戰策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