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天下大亂。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滅袁術、擒呂布、敗袁紹,一統北方,遂南征荊州。
彼時荊州,劉表薨。次子劉琮在當地豪族蔡瑁、張允等人的擁立下,成為荊州之主。劉琮暗弱,加之荊州內部問題繁雜,遂派使臣向操請降。操問之大喜,提兵前來受降。
曹兵過宛城時,駐兵於樊地的劉備方得知消息,立刻招諸葛亮前來議事,諸葛亮勸劉備道。
“主公,曹操不仁,劉琮不足與謀。為今之計,應取而代之,整合荊州之兵,外聯江東孫氏,方可解此劫。”
備答曰:“我若率兵取荊州,有失仁義之本,如此恐被天下人所恥笑,今後難成大事。請孔明先生即刻將曹操屠宛城、徐州之事大書特書,告知於眾。眾民恐曹必追隨於我,成大事需以人為本,若民附,大事可成。”
諸葛亮親自草擬抗曹檄文,將曹操屠城殺戮百姓之事書寫的淋漓盡致,檄文傳至周邊郡縣,一時間,眾民驚慌,紛紛依附劉備大軍,短短數日,累積至十萬。
劉備帳內,關羽言道。“大哥,劉表長子劉琦已經同意與我們聯合抗曹,應盡快與之合兵一處,可與曹賊為之一戰。”
一直以來備受曹操壓製,聽到關羽所言,劉備很是興奮,但諸葛亮卻搖了搖頭似乎若有所思,關羽見其不做聲,一臉不屑的說道。
“孔明先生不做態,難道認為我們在以卵擊石。”
諸葛亮馬上轉變了表情,淺笑幾聲,說道:“主公和眾將軍之勇,亮在草廬之中多有耳聞,然今日我們的對手曹操仍是天下豪強,非袁術、呂布可比。操踞北方,擁兵數十萬,挾天子以令諸侯,欲擊之,需從長計議,不可逞匹夫之勇。”
“孔明先生就直說吧,我們該如何做。”張飛不耐煩的說道。
“如今我們前有曹操,後有劉琮,僅靠劉琦不可取勝,需聯合江東孫權,荊州失,則江東危矣。孫權雖年輕,但聞知其素來多謀,唇亡齒寒這個道理,他應知曉。臣願親赴江東,以三寸不爛之舌邀孫權共同抗曹。”
劉備認可其觀點,言道。“孔明先生言之有理,還望先生不辭辛勞。”
“為主公分憂乃臣之本分,隻是...”
“先生有何要求,但說無妨。”
“此事欲成,需一位與江東孫氏集團有淵源之人先行前去,告知荊州之事,才能使得江東君臣做初步商議。而後亮再去,可事半功倍。”
劉備聽後用手輕輕的摸了摸自己的胡須,問道:“何人可擔此任。”
“臣聽聞此地有一人,姓喬名橫,字公許,乃江東喬國老之弟。喬國老長女嫁與江東先主孫策,次女所嫁之人,正是目前江東掌兵之人周瑜。我意,先讓喬公出使東吳,說明我意。”
劉備見諸葛亮已胸有成竹,微微點頭,道。“孔明先生想的周全,不知這位喬公身在何處。”
“喬公身在襄陽,我已派人招來。來啊,將喬公帶到大堂與主公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