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他竟然是一件貨物(2 / 2)

有心就此順水漂流,離開這個古怪的世界,卻又放不下岸上那些哭泣哀嚎的百姓,也放不下狼煙四起的邊關,更放不下長安城裏的一家老小。

既然放不下,就得為這些需要自己去負責,去照顧,去改善他們生活環境的人操心費力,也許,這種操勞就是他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所有價值吧。

至於失落的,粉碎的,變質的所謂愛情,也許就是劫後餘生的自己不該擁有的奢侈品,從現在開始,必須抹殺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就死心塌地的把自己活成一個地地道道的漢朝人罷了。

現代……這一生,再無法回去了!

一夜的心痛如絞後,李瀚做出了這樣的定論,同時也逼著自己把傷痛深埋。

聽到蝗蟲飛過的聲音時,李瀚已經恢複了理智,開始緊張的分析目前的形勢了。

災荒這種事情瞞還沒有蔓延到的百姓瞞不了多久,更瞞不了眼線撒滿大漢的軍臣跟伊稚斜兄弟多久,那兄弟倆之所以能夠化仇恨為玉帛,正是為了集合力量,狠狠地從大漢身上咬走一塊肥肉,糧食是他們最迫切的需要。

軍臣跟伊稚斜都不傻,若是按他們的原定計劃,等到深秋時節再進攻,大災之後的大漢百姓早就把存糧吃光了,他們衝進來還搶個屁呀!

所以,進攻一定會提前,提前攻破漢朝的防線一天,就能多搶到一些沒來得及被漢朝人吃掉的糧食,這筆賬,伊稚斜兄弟算得很精。

李瀚這幾日雖然心情鬱悶,但飛來飛往的各路信使給他帶來了方方麵麵的各路消息,他不停地在綜合分析,衡量得失,然後發號施令。

隨著船隊越來越接近北方,跟隨在李瀚船隊河邊的騎兵以及各類人群越來越多,都是聽他指揮辦差的。

為什麼李瀚越來越忙,那是因為,劉啟在得知李瀚沒有返京直接北上的消息之後,竟然快馬加鞭送來一道旨意,給了李瀚一個北地行軍大總管的頭銜。

這個頭銜雖然很可笑,因為行軍的不是將軍就是元帥,“大總管”這個稱號,還是李瀚成立八大處跟開發辦之後才首創出來的,結果好了,他的所有職務幾乎都被丞相府冠以大總管稱號。

“八大處大總管。”

“京畿防衛副總管。”

“江南開發辦副總管。”

“北地行軍大總管。”

等等。

這也就罷了,總之都跟李瀚的本職工作有關係,最離譜的是聖旨上還有一個頭銜:“賑災大總管。”

這就不得不說,是丞相府的惡趣味了,因為雖然任命是聖旨,但誰都知道,這種職務一般都是丞相府擬定了報送皇上,除非是極其特殊的情況,皇帝一般不會否決的。

故而,苦逼的簪嫋爵就成了萬金油,誰都能在他身上找到跟自己職權範圍相關的利用價值。

地方官哪個也不是傻瓜,李瀚從江南剛剛弄到大批物資,雖然聽說是都運到江南開發所在地了,但現在龐大的船隊招搖北上,裝得滿滿的可都是救命的物資啊!

現在處處饑民遍野,雖然大家都還有些餘糧,眼看天越來越冷,雖然蝗蟲已經跑的跑,死的死不見蹤影了,老天爺不下雨,冬小麥等作物根本無法播種,怎可能熬得到明年夏糧下來?還不是從爵爺這裏弄到一點是一點啊,他“老人家”可是兼著賑災大總管呐,總不能見死不救吧。

可惜,這次地方官想反過來“雁過拔毛”的想法,統統在李瀚那裏碰了釘子。

“財神爺”變成了鐵公雞,對於沿途官員要求分一點賑災物資的要求統統言辭拒絕,說目前還遠沒有到達需要發放救命糧的時刻,所有的物資都要先緊著部隊使用,地方的賑災事務必須就地解決。

那些官員碰了一鼻子灰之後,一肚子不忿,紛紛上表朝廷,彈劾李瀚在其位不謀其政,做著賑災大總管的位置,卻不為百姓盡力,請皇上予以譴責。

但是,已經等不及皇上下旨譴責了,因為簪嫋爵已經飛快的離開他們的屬地,抵達燕國,在後天津港停駐,把物資卸下船裝車繼續北上,過長城到了塞外,天氣就已經寒冷無比了。

經過燕國的時候,燕王帶著世子劉霍親自迎接,盛情邀請李瀚去國都做客。

劉霍現在可不敢再在李瀚麵前充大爺了,看到李瀚態度好的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