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關守將淳於布幾個月前剛過完四十歲的生日,那時候龍銳軍還沒有出關。
當年武宗皇帝東征馴服渤海國之後,留下一支精銳兵馬鎮守東北,這支兵馬也便是如今遼東軍的前身,其中的一批將領,也形成了東北一支特殊階層,成為實際的遼東軍事集團。
遼東軍當年雖然被留下來鎮守東北四郡,但所處的環境卻並不算好。
武宗皇帝一代英主,留駐兵馬之時,就考慮到如果由東北本土兵馬鎮守四郡,很可能就會形成地方禍患,所以才留下了一支完全是關內出身的兵馬鎮守。
也因為如此,遼東軍在東北四郡的眼中,一直都是外來人。
可也正因為被視作外來人,遼東軍上下才會抱成一團,成為一支獨立的軍事集團,當他們被東北四郡視為外來人之時,他們也從未將東北四郡視為自家人。
遼東軍很清楚,要想在東北長期立足,如果得不到人心擁護,那就隻能死死控製兵權和財權。
所以東北四郡的各路兵馬,將領幾乎都是出自遼東軍,即使不是直接從遼東軍調出來,背後也必然和遼東軍有著難以割斷的關係,遼東軍也憑此完全控製了東北的兵權。
東北的賦稅,則是有安東都護府主持,安東都護府與遼東軍本就一體,於是也將財權握在手中。
淳於布便是純正的遼東軍出身,隻是現如今在名義上卻並不屬於遼東軍。
其祖上也是追隨武宗皇帝東征的將領,留駐東北成為遼東軍事集團的一份子,當年汪興朝爭奪安東大將軍的位置,淳於布的父親也是力挺,所以淳於父子也是深得汪興朝信任,幾年前汪興朝更是將榆關交給淳於布來鎮守,由此可見對淳於布的信任和器重。
榆關的守兵雖然在名義隸屬於安東都護府,並不受遼東軍轄製,但這自然隻是麵上的功夫,出身於遼東軍的淳於布控製榆關,也就等同於榆關一直控製在遼東軍手中。
平常看去,一座關隘似乎並沒有什麼要緊,畢竟都是在大唐疆域之內,而且榆關並不屬於邊關要塞。
可是無論朝廷還是遼東軍,卻都知道榆關的要緊所在。
遼東軍早已經是東北的皮上之癬,實質上一度擁有割地自立的實力,東北四郡雖然名義上還屬於大唐,可是朝廷的政令如果得不到遼東軍的準許,那麼就隻能是廢紙一張。
無論朝廷還是遼東軍,無非都是對彼此還存有忌憚之心,不希望徹底撕破臉,麵上保持相安無事,但互相之間卻始終存有戒備之心。
遼東軍的高層將領們很清楚,要保證自身在東北的利益,就必須將東北的兵權和財權掌控在手中,可越是如此,就越會受到朝廷的忌憚,畢竟任何一支軍隊一旦占有土地,控有兵權和財權,也就擁有了割據一方的條件,這當然是帝國朝廷絕不能允許的事情。
遼東軍走到今天,已經不可能放棄手中的利益,也就注定和朝廷的矛盾隻會越來越深。
早在多年前,遼東軍就擔心朝廷會騰出手來對付東北,也正因如此,榆關就顯得愈發重要,至少在遼東軍的眼裏,一旦朝廷準備收拾自己,那麼榆關當然就是邊關要塞。
如此要塞,當然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若是真的有一天唐軍和遼東軍刀兵相見,榆關就成為重要的屏障,即使最終無法守住關隘,但卻完全可以利用榆關為遼東軍爭取時間,哪怕是爭取三五天,也可以讓遼東軍盡可能做好應戰準備,不至於被唐軍殺個措手不及。
所以遼東軍對榆關一直都是極其重視,派駐榆關鎮守的將領也都是遼東軍中的驍勇悍將。
淳於布不但對汪興朝十分忠誠,而且當初確實是遼東軍中威名赫赫的勇將。
榆關守將的位置,不但重要,而且是個收益豐厚的美差。
鎮守榆關的將士,軍餉自然遠高於東北其他各路兵馬,但最大的收益,其實還是往來榆關的關稅。
東北四郡與關內的貿易一直都很順暢,榆關作為進入東北四郡的必經之道,往來的商賈多如牛毛,每個月產生的關稅自然也不在少數,這些關稅雖然都是由安東都護府派員征收,但作為守關大將,每年都有一成的關稅直接撥到淳於布的手中,除去給守關兵士分發一些福利,這一成關稅中至少也有五成直接落入淳於布的腰包,一年下來幾萬兩銀子是輕而易舉獲取。
淳於布鎮守榆關已經四年多,榆關將士對他也都是忠心耿耿,畢竟淳於布出手闊綽,對手下將士也從無虧待,有錢能使鬼推磨,淳於布每年分給大家的關稅銀,也足以讓守關將士全力擁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