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洞若觀火(1 / 2)

秦逍入京之後,和韓雨農一心都是希望朝廷能夠盡快出兵討伐西陵叛軍,但是今日聽得宇文懷謙這番話,才發現自己終究還是沒能夠看透其中的玄機,聖人沒有即刻調兵出關,這中間卻還是有著大多數人不明白的緣由。

誠如宇文懷謙所言,唐軍出關之後,對付的並不隻是西陵叛軍,最危險的對手,是兀陀人。

十七年前,兀陀八部集結號稱十萬精銳的兀陀騎兵衝入昆侖關,那是兀陀人第一次對大唐發起入侵,雖然最終被黑羽將軍夜襲汗帳逼退了兀陀軍,但天下皆知,那一戰兩國主力其實並沒有真正交鋒,兀陀人也並非是戰敗,兀陀人退出昆侖關,並不能證明唐軍的實力就在兀陀人之上。

如果此番唐軍出關,西陵叛軍自然無法抵擋住唐軍的鋒芒,但兀陀人勢必會調動主力入關與唐軍交鋒。

兀陀有著剽悍的騎兵軍團,更加上有樊家等西陵世家的協助,唐軍想要在在西陵速戰速決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戰事一開,也就不是誰想退便能退,一旦陷入僵局,雙方將主力投入到西陵戰場,兀陀後方會有什麼變故難以預測,但大唐這邊必然是危機四伏。

南疆慕容自不必說,北方圖蓀人從來都是找到機會便會乘虛而入,曾經跪在武宗皇帝腳下的渤海國如今也已經恢複不少元氣,在東北方向蠢蠢欲動,除此之外,大唐各州是否都對朝廷忠心耿耿也是難以預料,更何況還有王母會在民間暗流湧動,唐軍的主力一旦陷入西陵,這些勢力自然不可能安分守己,一旦群魔亂舞,便會重蹈十七年前的覆轍,甚至局麵會更加慘烈。

秦逍一想到千裏盡屍骨的淒慘景象,後背也是發涼。

屋內沉默了好一陣子,秦逍才輕歎道:“收起了拳頭,又要等到何年何月才打的出去?”

“兩軍對壘,從來不是比拚誰的人馬多。”宇文懷謙正色道:“天時、地利、人和三者若得其一,或能勉強戰之,若得其二,勝率大增,若三者齊全,甚至可以不戰而勝。秦大人,依你之見,朝廷現在三者之中占據了多少?”

秦逍一愣,宇文懷謙輕歎道:“在我看來,至少眼下朝廷一樣都不占。天時者,朝廷現在麵臨的敵手眾多,國庫虛弱,很難騰出手來收複西陵,由此便讓西陵叛軍占據了天時。所謂地利,自不必多言,樊家等西陵世家在西陵生存了兩百多年,對西陵的山川河流地理環境了若指掌,而且西陵叛軍遠比唐軍更適應西陵的氣候。至於人和.....!”說到此處,卻是沉默起來。

秦逍也不著急,雖然和宇文懷謙相處的時間才短短片刻,但他卻已經知道這位二老爺是位深謀遠慮的智者,其見識遠比朝中許多重臣要高明的多。

“皇權不下縣,其實從大唐將西陵納入版圖之後,就開始依靠當地的西陵世家豪族控製地方。”宇文懷謙平靜道:“西陵門閥是獨立於關內的一支力量,朝廷不能安撫好西陵世家,政令在西陵也就根本實行不下去。十七年前,朝廷劃西陵為三郡,賦稅掌握在西陵世家手中,而西陵三騎也都聽命於三大世家,西陵世家對西陵的掌控已經登峰造極,三郡百姓從來都隻認世家的命令,對朝廷的旨意置若罔聞。”

秦逍心下感歎,他在西陵多年,知道西陵世家對當地的影響已經是深入骨髓,滲透到西陵的每一處地方。

“如今樊家聯合諸多西陵世家擁戴偽皇子李陀,這旗杆也就豎了起來,西陵百姓本就聽從於西陵世家,再加上這麵旗幟,叛軍自然是占盡了人和之利。”宇文懷謙神色凝重:“在目前為止,西陵叛軍占據天時地利人和,背後還有兀陀汗國,朝廷沒有對西陵輕易出兵,乃是上策,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撫須道:“樊子期和李陀既然能夠秘密訓練出一支騎兵,那麼他們的謀反自然不是臨時起意,籌劃多少年咱們無法確定,但這些年他們必然是精心準備,至少從關內購買了多少糧食,咱們就很難清楚。”

秦逍立時想到自己在樊郡黑陽城內見過的糧倉,裏麵儲存的糧食不在少數,而且那肯定隻是其中一處儲糧之所。

“至少在一兩年之內,西陵並不擔心糧食出現問題。”宇文懷謙道:“他們背後兀陀汗國,用礦石從兀陀換取牛羊,也是補充一些糧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