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終章 我的眼睛(1 / 2)

上初中的時候,我腦子裏就有寫小說的想法。那時候看過不少網絡小說,從穿越到修仙,再到校園言情、都市言情……看著看著吧,也就有點累了,覺得還不如自己動筆呢。

可是寫什麼呢?我開始模仿之前看過的一本魔法世界文,寫了兩萬多字才感覺沒意思。我果然還是喜歡更貼近生活的作品啊。

就這樣,一個關於楊齊和柳含的故事在本子上、備忘錄和腦子裏改了又改,終於在我大學二年級的時候基本成了型。

寫故事的時候,我努力地克製自己的衝動,盡量讓我的身影別出現在楊齊和柳含的生活中,因為這完完全全是他們的故事,我不過就是個說書人罷了。但中間有幾個地方,我還是不可避免地留下了足跡。

我也別賣關子了。我叫楊熠軒,現在在楊齊——我爸的母校學臨床。當初考得還不錯,直接就是“5+3(五年本科加三年碩士研究生)”,免了考研的苦。

我這名字……聽著是不是像男孩子?但我沒有為經常被認錯而苦惱,反而特別喜歡它,因為這倆字,是他們對我人生的希冀和祝願:一路順順利利、閃閃發光。

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我爸跟別人好像不太一樣。他耳朵上總是戴著兩個小玩意,沒戴的時候我叫他根本就沒有反應。我還因為這個哇哇大哭好多次呢,以為爸爸不要我了,不想對我好了。

再大點兒,我知道跟爸爸說話要盡量正對著他,嘴也要稍微張大些。再多的事,就是媽媽告訴我的了。她說爸爸的聽力還在持續緩慢地下降,以後完全聽不見也說不定。

“那為什麼不讓醫生治好呢?”那是當時的我最大的疑惑。

媽媽說:“現在的醫療水平沒那麼高嘛,不過幾十年後應該會有對付它的辦法。”

從那天起,我就暗暗下決心要親自給爸爸治耳朵,初中到高中,別人問我夢想是什麼,我都幹脆地回答,學醫。

“別這樣,軒軒。”我爸曾經對我說,“你應該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想,如果曆經千辛萬苦卻做的並不是你喜歡的事,可能會讓你一直處於痛苦之中。”

可是這麼多年學下來,我已經感到這個願望越來越強烈,我深深地愛上了這個可以不斷攻克難題、拯救生命的學科。

前方好像有一個聲音在召喚,用現在流行的話說,這是一種奇妙的感覺,或許可以叫做……宿命感?

“爸,我喜歡,這就是我的夢想。你們不是總說嗎,既然有夢想,不論大小、是否難以實現,都應該不停朝它奔跑。我現在就是在做這樣的事。”

最後的這一步,我並沒有按照自己十年前的“計劃”行事,報考了婦產科,而不是耳鼻喉科。

因為最終我發現,讓我真正感到幸福的不是坐在研究所裏為了某種疾病不停地研發新藥,而是嬰兒來到世上的第一聲啼哭,以及母親臉上同樣幸福的淚水。

讓我很感激的是,無論我這一路是成功還是失敗,爸爸媽媽一直都為我感到驕傲。

寫故事的契機,是我的導師講的另一個故事。

我導師以前曾經在婦幼保健院實習,有天晚上遇到一對打著手語的年輕夫婦。那時她有點為難,雖然學過一些簡單的手語,但要交流完全不可能呀!

“醫生,我最近總是想吐,還總是沒勁兒,想想可能是……您能幫忙檢查一下嗎?”女生口齒清晰而且溫溫柔柔的,讓她一下子放下心來。

女生確實是懷孕兩個月了,她笑得根本合不攏嘴,轉身抱住男生,還做了個手勢。她能看出是“懷孕”的意思。

她迅速調動腦細胞,想到了“恭喜”這個在臉頰前方晃動雙手的手勢,便衝男生笑著打了一下。

“謝謝醫生。”男生向她鞠了一躬。他居然說話了,雖然很低沉不帶什麼情緒,但還蠻清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