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何日君再來(1 / 1)

2012年初春,在北京的一個古董文玩交易市場中得到一份周璿的照片,大大小小共計一千九百多張。不知有意或湊巧,熟悉和周璿去世的年份極其相似。

取回家後仔細閱讀,雖然部分照片熟口熟麵,但是發現有大量的照片是不會曝光的,更且無論照片是放大或直接打印都是原底衝洗。內容則是從十四歲入行開始到最後離開的虹橋療養院,掩蓋短暫的藝術生涯的每一個變化,明月歌舞團,新華歌舞團直到名成利就。還有一本本剪貼的影片劇照,有些還有人工上色,壓剪了花邊,表達更多的心意。從這些劇照本也可以看出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電影的變化,其中<董小宛>、<西廂記>、<紅樓夢>、<漁家女>、<長相思>、<歌女之歌>、<花街>,都是表表之作。但是卻不見<馬路天使>、<清宮秘史>、<天涯歌女>等等經典名作。更加難得的是,有一大部分是四十年代她在香港拍攝的<長相思>、<各有千秋>影集,還有彩色電影<彩虹曲>的原裝彩色照片。

在物質缺乏的三四十年代,小小的一張照片就是一件事。張愛玲為了送一張記憶中的幻想照片給胡蘭成,居然可以以文以載道在<小團圓>中寫著,蔡詩萍在<也許你該看看張愛玲>,用他自己的文字記載:一日,張愛玲便取出照片給他,背後還寫有字,張愛玲始終記得這個畫麵,她更進一步了解,照片是雜誌要用的,特地去拍的,很貴,所以隻印了一張。當今手機像素高,數位攝影隨手可拍,不一定能體會張愛玲這句話的真諦。以前,拍照是奢侈的事,麻煩,衝洗費事費錢。張愛玲的年代尤其珍貴。

現在看到這些可能是周璿自己親手剪貼的相簿,心中更感難能可貴。

有一本全是不太熟悉的人物,許多姨媽胡姐似的朋友,我不見得是電影界或歌唱界的,但每一張照片都得到了上賓的禮遇,端端正正用相角貼在那裏。裏麵有更多小朋友送的簽名照,叫她<好爸爸>、<好爹爹>、<寄爹>之類的名詞,也可以知道她是多麼的喜歡孩子,也喜歡他們的調皮。徐來就送了她兩張她子女的照片,背後還有特別題字。再看看她在新華歌舞社的朋友,葉英叫她老頭子周璿,徐健稱她叔叔小老子,玩心真重。

另外巨星朋友們送給她的照片,有阮玲玉、胡蝶、陳雲裳、李麗華、王丹鳳、李香蘭、陳燕燕、王人美、袁美雲、王引、徐玉蘭、白玉微、白雲、黃河等等,也有和白楊一起剪彩,和李麗華一起從上海飛香港的照片,一本一本電影公司送給畫的紀念冊。遺憾是不叫她的初戀及第一任丈夫嚴華。有知情人士非官式告訴我,這些物件來自周璿家屬,沒有嚴華照片,這句話就更加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