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真相陳益民編著江蘇人民出版社圖書在版編目(犆犐犘)數據七七事變真相/陳益民編著.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6.6ISBN9787214177889Ⅰ.①七…Ⅱ.①陳…Ⅲ.①七·七事變研究Ⅳ.①K265.407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6)第095204號書

名七七事變真相編著者

陳益民責任編輯張

涼出版發行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社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

號A

樓,郵編:210009出版社網址://httpwww.jspph.com經

銷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照

排江蘇鳳凰製版有限公司印

刷江蘇鳳凰揚州鑫華印刷有限公司開

本718毫米×1000毫米/

116印

張32.75插頁4字

數548千字版

次2016年7月第1版2016年7月第1次印刷標準書號ISBN9787

214177889

定價

68.00元

(江蘇人民出版社圖書凡印裝錯誤可向承印廠調換)前言曆史是一麵鏡子,從這麵鏡子裏,我們不隻是要看到曆史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要從那過程中獲得啟迪,激發思考,感悟出對現實與未來的借鑒。然而,在日本,對於20世紀30—40年代中日戰爭史的認識,卻存在不同的態度。一些人否認當年日本侵略中國,將戰爭美化為所謂的“共存共榮”,是為中國謀求福祉,全然沒有正確的曆史觀,沒有對那場給中國,也給日本帶來災難的曆史的深刻反省。這種拒絕接受曆史經驗教訓,不願以史為鑒的心態,注定了日本與東亞鄰國很難達成相互的信任,極大地妨礙了彼此在當今的和平時代攜手同行的實現。

在那樣的曆史觀引導下,日本有人不時拋出種種價值觀扭曲的論調,諸如:不能用現在的價值觀來看待過去的戰爭;日本出兵中國不是侵略,是自衛行動,日本沒有領土野心;大東亞戰爭是為亞洲人民脫離英美統治的“解放戰爭”,為亞洲獨立起了作用;戰爭和殖民統治也有好的一麵;戰前和戰中之事與戰後出生者無關,後人沒必要為有過錯的先人謝罪,等等。尤為遺憾的是,某些日本的最高主政者(如過去的小泉純一郎,現在的安倍晉三),亦基本認可這樣的曆史觀。安倍在2013年4月23日參議院預算委員會上就曾說,“有關‘侵略’的定義,不管是學術界還是國際上都尚無定論”(轉引自[日]山田朗《日本如何麵對曆史》,李海譯,人民出版社2014年7月版,第24頁),而“侵略”一詞無定論,當年的日本“侵華”豈不是值得商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