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書房一屋子人,打眼一看就看到了好幾張熟麵孔,明顯是正式議事的樣子。
盛明麟進慣了禦書房,但還真沒參與過這種正經議事,心裏有些吃驚,但他臉上穩得住,含笑施了禮。
可他沒想到的是,大臣們對他的態度,好到出奇,一個個笑容可掬,大牙豁子都笑出來了。
一聊起來,他就懂了。
大家是在商量昨天他的提議。
如今禦書房這些人,不說是全天下人精子中的人精子,也差不多了,所以大家一聽到這個議題,立刻就會想到之前明熙帝封太子時的承諾,一年的風調雨順!
如今更牛了,凡我大盛子民,虔誠祝禱,便會有福澤庇佑,康健長壽。
沒說的20%那麼精確,但已足夠讓臣子們驚喜和敬畏。
然後大家商量著,把祭天的時間,放到了年三十的晚上。
年三十晚上戌初(19點)左右,這個時間點,基本上就算再貧苦的農家,也都飯菜上桌,一家人吃著飯了,因為要熬年,所以肯定都沒睡,也不至於多困,閉眼祈禱一會兒都有空,正是最適合的時候。
但,告示如何下發,祭天誰去祭,大家正在商量。
如今最多人讚同的,是皇上、太子和珠珠帶著大家一起去,告示也這麼下發。
這就是誰也不得罪了。
盛明麟安靜地聽了一會兒。
其實,叫他看,這個議題根本不用商量。
這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影響深遠的祭天,其政治意
義,甚至遠遠超過了封禪。
明熙帝還年富力強,又沒有退位的打算,他傻了才會把這個風頭讓給太子,不在於他愛不愛兒子,關鍵動搖統治啊,天無二日,民無二主有木有?
但這話他自己不能說,大臣們也不好說,包括端王爺也不好說。
太子自己倒是可以婉拒,但他也不能點破,祭祀神明這種事他又不能堅拒。
還有珠珠。
珠珠才多大點兒,祭天的儀式那麼繁瑣,時間那麼長,出一點錯又不吉利,讓珠珠去就是受罪。
祥瑞什麼的,放在心裏就可以了,真不用天天放在嘴上或者頂在腦袋上。
所以最好,也是唯一的辦法就是讓皇上帶著太子和百官祭祀,也就是說,告示上隻有皇上,不提太子和珠珠。
這點事兒,這些人想不明白嗎?
怎麼可能!
這些老狐狸一個個門兒清,可是有些話,他們不好說。
這種萬年不遇的大風光,青史濃墨重彩的一筆,你張口就否了太子?
這還不得把人得罪死了?
或者不讓珠珠去?
雖然話沒明說,但大家都知道這事兒跟珠珠有關,說不讓珠珠去,那以後還想不想好了?
盛明麟心說怪不得莫名其妙叫我來,估計明熙帝這是心頭火熱,懶得等大家慢慢商量了,所以叫他來“年少氣盛”、“直言不諱”一把,早早地把事兒定下來。
這個話他還真敢說。
他了解太子。
太子是一個公心很重的人,他權欲心不重,公
心重,所以為天下好的事情,他就會樂意配合。
而且,別人不知道他們能不知道嗎?這種事情以後又不會沒有,太子急什麼!
於是盛明麟瞅了個空兒,就開口道:“諸位大人,明麟可否說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