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入獄(1 / 3)

恰逢深秋,京城蘭亭會館內熱鬧非凡。

宋思之文戰群雄,言語鋒利,不懂收斂,不覺間已將眾人得罪了個遍。

會館聚集的都是各地來京備考的士子,文人墨客自是把臉麵看的最為重要。被宋思之懟的顏麵無從,眾人心生怨氣。

“你讀書十載,如今來京備考明年的春試,可你卻為了幾兩文錢投身眾安堂給人做抓藥夥計,與商人為伍,實在有辱斯文,不配與我等相交。”其中一位士子憤然的說道。

“對,前幾日我還見他拿著字箋去顧叢溪顧大人府上叩門,真是沒有眼見,也不想想自己是什麼身份,顧大人會看你寫的字嗎?”

這時館內流言四起,眾人議論紛紛。

“他還真是知道哪的廟堂有真神。”

“顧大人中書侍郎,當朝五品,與太子自幼相交,聖上對其也是青睞有加。”

“他要是攀上了這把高枝,仕途自是坦蕩。”

“果然心思深沉,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宋思之聞言攥緊雙手,低頭不語,身旁的蘇哲卻站不住了。

“大家不了解其間真相,宋兄家境貧寒,去藥鋪當夥計也是為了生活。”蘇哲說著又看了一旁的宋思之。“字箋也並非宋兄主動為之,是顧大人說想看的。還請各位兄弟不要惡言傷人。”

蘇哲心思敏銳,為人風趣和善,平時與宋思之交好,最了解宋思之,雖然他文采斐然,可性格偏執,在人際關係上實在是難以處之,生活中是個十足的呆子。

眼下蘇哲雖極力從中勸和,可那眾人心裏已經將宋思之推出文人行列,不管是嫉妒也好,還是真的看不上也好,總之對蘇哲的一番說辭大家並不買賬。

宋思之自然覺得自己所言所做並無差錯,也並不辯解許多,拉著蘇哲就要離開。

這時樓上卻有一人說話了,“各位學子不必激動,探討學問難免會有不同的見解,正所謂,一花一樹,在一萬雙眼睛裏就有一萬種模樣。”

士子中有人認出來此人正是當朝吏部侍郎吳庸,一時間整個會館激動了起來,眾人連忙躬身行禮。

吳庸與眾人免禮後又走到宋思之麵前說道,“你這人倒是耿直的很,隻是為官者當如水一般,知變幻,懂包容。”

宋思之再次抬手行禮道,“大人所言甚是,隻是眼下小人隻是一名小小的士子,為官之道小人無處得之,如今隻是秉持的為人之道,為人者正,君子不苟同於妄言。”

聽他這麼說,蘇哲心頭一緊,連忙碰了碰宋思之的胳膊,示意他說話小心點,別又在得罪了大人。

吳庸輕輕撫了撫胡須,隨即與身後的人點頭一笑。

那人雖未言語,一雙鳳眼卻時時觀察著眾人,眼神中透露著精明,身材高大,長相英俊,可圓鈍白皙的臉龐又顯得他有些和善。不管從穿著還是氣度上都能看出來他身份高貴。再加上吳庸剛才表現,更是表明了來人身份也不簡單。

宋思之正看著眼前的二人,又聽吳庸說道,“士子為人正直,見解獨到,我很是欣賞,現誠心邀請士子同去醉仙樓吃茶,你可願意?”

士子們聞言不禁捏緊了手心,心中暗想,“這家夥的運氣真好,竟然連吳大人也對他青眼有加。”

可宋思之別有心思,京城中早有傳言,吳庸為賢王一派,不免又想到了顧叢溪是與太子一派的。無論如何,他隻想安心讀書,不想參與黨派之爭成為誰的棋子,正想找理由拒絕,一旁的蘇哲連忙說道,“宋兄,還不多些大人抬愛,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