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月,模擬運行穩定三分鍾。
第二個月,延長到半小時,衛朗比較滿意這個進程。
第三個月,一天!奇跡般地運行了一天,雖然模擬結果發生重大事故,但可以改良。
……
第十一個月,模擬實驗穩步進行。
衛朗已經運行核聚變兩個月,數據看上去那麼絲滑、穩定,賞心悅目。
不過,保險起見還是多運行一些時間,用來尋找隱藏設計缺陷,否則真實版本一旦出錯他就直接GG,沒有重新來過的機會。
“我回來了!”
太空采礦機從天而降,大白高呼自己的回歸。
但,衛朗先發命令告訴它送去處理設施,看了一遍收獲十噸高純度鈾礦,才滿意地大聲誇獎道:
“不錯!幹得不錯,必須給予獎勵!”
“獎勵?”
一台采集氣體小型飛船,被AI開出來,嶄新的。
“……”大白。
衛朗根據大白采集坐標,讓太空采礦機自動往返開礦,用於維持反應堆。
短時間內,他這個簡陋基地就不缺能源了,而是缺少核聚變所需大量氫元素,雖然讓大白想辦法收集去了,但軌道采集器必須建立。
為此打印機造的可是很大的!
“開幹!”
軌道采集器,它由采集器、軌道維持動力、氣體壓縮機、儲存罐等部件組成。
每一件都是較為巨大部件,衛朗采用模塊化設計,方便日後更換升級提高效率,供能裝置把收割者的安裝上去,動力部分也用收割者引擎。
他找片空曠地帶,讓機器人搭建簡易框架。
之後,打印機開始將最底部采集器組件打印出來,總共花了十小時。
看起來和過去版本區別不大,實際上質量、速度、體積,完全就不是可以同日而語,衛朗讓機器人們組裝在框架底部。
接下來是主體結構……
一件件打印,花了他三天時間才最終竣工,一朵大蘑菇屹立而起!
“發射!”重達兩千多噸,基本上等同於中型飛船的軌道采集器,在中部推進係統運作下緩緩飛走進入太空,衛朗也將自己傳輸到上麵。
開始駕駛軌道采集器前往木星。
它體積龐大無比,速度卻一點都不慢,十幾秒後到達每秒鍾一百五十公裏。
對於衛朗來講有種脫韁野馬感覺,花了些功夫才穩定飛行,期間不少細小隕石碎屑撞擊,在頂部巨大頂蓋上打得火花四濺,不過並不礙事。
六小時後:
“哦,大白!”
“你你你……你這不是造了嗎?”
“別廢話!采集數據給我,馬上就要用上!”
“……”大白心說就知道欺負我,乖乖地把數據傳給他,繼續返程。
衛朗急速分析采集數據,他讓大白去木星采集是為了確定數據,確定軌道采集器安放軌道位置、飛行速度等,仔細看大白那小船上損傷頗多。
三天來過得不好,甚至隨時有回不來情況發生。
要知道木星上狂風可是相當可怕!
十小時後,在人類有史以來距離木星最近距離,衛朗感受到了氣體星球的恐怖!
沉浸在散溢大氣表層中,聲音傳感器裏就像是有千萬顆炸彈爆炸般,瘋狂地摧殘他每一寸神經,雖然他現在並沒有那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