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事情的進展出乎吳小寶的預料。現在城內四處傳播天坑的消息,再加上張力和王懷的添油加醋的描述,天坑在人們心中逐漸變成了人類的諾亞方舟,而徐浩平的現身說法更加樹立了人們的信心。
有不少高人鼓起勇氣,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鼓起勇氣來到了天坑,結果當然沒有讓他們失望,於是乎越來越多的專家高手們來到了這裏。天坑裏還專門設立了專家區域,專家的吃住都給最好的待遇。專家們被分成了好幾個組,有專門研究機器人的,有專門研究食品,有專門研究安全防護的,有專門研究能源的。
機器人專家組是吳小寶最為重視的小組,他專門給這個小組開辟了一大塊區域,有專門的研究場地,所有的設備都優先供應,還專門派了50個特戰大隊戰士給他們打下手,說好聽的就是給他們當助理,說不好聽的就是給專家當傭人。徐浩平任機器人專家組的組長,這個專家組目前有四個人,除了徐浩平外,還有其他三個與機器人設計相關的高人。
其中,高級程序員唐清,今年29歲,是米國mit的計算機專業博士後,妖獸來襲的時候他正回國探親,現在親人都已死在妖獸手裏,整個世界也被妖獸統治,他不願被奴役,孫奎聯係上他,一拍即合,唐清立即投奔孫奎而來,來到這裏也被這裏的情況所振奮,立刻請命,要求負責軟件開發部分。
還有一位電子工程師孫家正,現年40歲,是原來某大型機械製造國企的總工程師。精通電子電路的設計。
最後還有一位大學教授、物理科學家吳天麟,65歲,是國家自然科學院的院士,國際上在力學領域吳天麟可謂赫赫有名,他來的原因是因為吳小寶那天夜探江臨市的時候。他正好就在下水道裏,是和趙東升一起的那些老人,聽趙東升說吳小寶要找各領域的專家,他覺得自己應該能幫上忙所以也自告奮勇的過來了。
但要設計一個全新的機器人困難重重,絕非十天半月之功就能設計完成,徐浩平的設計目標是三個月內設計。兩個月試製,五個月改進,大約一年的時間完成第一個機器人的雛形。
沒想到,光是設計的問題就已經把各位專家難住,首先這款機器人的反應速度要快,每個關節都要設計的非常靈活。不能像之前的機器人活動起來一卡一卡的,那是不能和妖獸抗衡的,其次要能遙控,而遙控需要一定的反應時間,就是說機器人看到的前方場景要傳到後方,後方再根據判斷把信號再傳輸過去,這樣時間上來回的傳輸就會有所延遲。而和妖獸的爭鬥中,反應速度是很重要的。
幾位專家一直在冥思苦想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但過了大半個月仍然都沒有好的方法,設計圖紙還停留在表麵的架構設計上。
吳小寶經常過來探望這幾位專家,專家是什麼人?個個都身懷絕技,不是普通人,個個清高的要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把這些高人放在一起,光是統一設計思路就能吵翻天。
每次吳小寶看到徐浩平都愁眉緊鎖。吳小寶知道這事不能著急,所以也沒有催促他們,而是給了他們最寬鬆的自由空間。
不過好消息是,其他專家組情況好多了,由於他們帶來的是成熟的技術。所以帶給天坑的好處則顯而易見,沒幾天,就有專家改善了深坑陷阱的開啟方法,他們把陷阱的開啟的條件做了改進,隻有當陷阱蓋的麵積承重達到一定的量才能啟動,而妖獸的身高體重使得腳掌麵積承受的壓力,比豺狼虎豹要大的多,這樣就能有效的避免陷阱被野獸破壞。
另外還有太陽能專家帶領戰士們做了大片的高效太陽能板,利用太陽能直接發電,這樣天坑裏再也不用火把來照明了,取而代之的是久違的電燈泡,當亮起燈光的那一刻,整個天坑一片歡騰。
而農業專家則帶來了植物催熟技術,讓小麥和蔬菜的成長期大大縮短,原本三四個月的成長期,經過催熟,隻要一個月就能成熟,這樣天坑的人們就有了源源不斷的食品供應,人們再也不用為填飽肚子發愁了。
兩個月下來,天坑裏人們的勞作熱情高漲,出現了欣欣向榮的景象。
但隨之而來的社會影響也讓吳小寶頭疼,原本那些分兵時跟隨唐偉亮進城的老百姓如今聽說了天坑的情況,個個都眼紅,好多人要求回歸天坑,但吳小寶思考再三,還是決定不能任意放人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