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倉老鼠大如鬥,見人開倉亦不走。健兒無糧百姓饑,誰遣朝朝入君口?”
林辰吟詩一首。
他懶散的走出船篷,外麵已經是日上三竿。
有幾艘漁船經過,上麵幾個小童對著他做出了鬼臉。
“大懶蟲,不知羞!”
林辰不以為意,但是很快就拿起一塊泥巴投出,正中一名小童的麵門。
那小童被砸的一懵,哭著喊著跑回船篷內找爹娘告狀去了。
林辰則是滿意的拍了拍手,在船頭俯身,用富春江裏清澈的江水洗了洗手。
苦中作樂,還挺不錯。
尤其是在永樂‘盛世’這種鼎盛時期,身為一個活著的‘人’,能笑出來的日子彌足珍貴。
距離他穿越到明朝,已經過去了兩年半的時間。
林辰原本以為,即使沒有金手指傍身,憑借自己腦中儲備的各種現代知識,也能在明朝混的風生水起。
然而。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林辰‘借屍還魂’的這位是九姓漁戶,林姓當中的一名年輕人。
九姓漁戶指的是九個姓,在明朝是賤籍,分別是:陳、錢、林、李、袁、孫、葉、何、許。
由於朱元璋在鄱陽湖戰役中幾乎喪命的經曆,他對陳友諒的水師懷恨在心。
為了報複陳友諒及其水師對他的威脅,朱元璋下令將俘虜的陳友諒水師士兵貶為九姓漁戶,並規定他們世代不能踏上土地,隻能在江河之上生活。
不準上岸居住、不準穿鞋上岸、不準讀書科舉、不準和岸上居民通婚。
他們這群人由於被貶為賤民,受到了來自四麵八方的侮辱和歧視,成為了社會的底層邊緣人群。
沒有土地,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
男人靠打漁、載運客人為業,女人為了補貼家用,兼職或全職做些皮肉生意。
九姓漁戶的生活,陷入了長期的漂泊和困苦之中。
成王敗寇,身為戰敗者的後代,林辰無話可說。
可對於朱元璋發明的這套‘朱明婆羅門種姓製度’,林辰恨不得扒他皮,吃他肉,喝他血。
媽的!
說好的驅逐胡虜,恢複中華呢?!
按理來說,你要恢複中華,自然要恢複元朝之前文明開放的中華,但是明朝卻大量繼承元朝的製度,並加以強化,其中賤民製度就是典型。
鬼知道林辰這兩年半以來,光著腳丫,頭戴專屬綠巾,上岸賣魚時,讓他這個現代人受到了多少屈辱。
你能想象,在路上走著走著,別人毫無緣由朝你臉上吐口水,看你不順眼還要上來給你兩巴掌的感覺嗎?
不僅達官貴人如此,就連岸上所謂的‘良民’,也是恥於跟他們為伍,十分瞧不起這些九姓漁民。
大家都是漢人,本是同根生!
結果在朱元璋的騷操作下,雙方互相仇視,隱隱有分裂成兩個民族的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
九姓漁戶自明朝開始,往後600餘年,世世代代漂泊在江麵上,已然發展出自己的語言和文化。
如果不是70年代,國家號召並製定政策鼓勵“九姓漁民”上岸居住。
這些人或許就會成為第57個民族。
......
“林小子,我說你是不是吃飽了撐的,居然又欺負我兒子?!”
打了小的,來了老的。
剛剛被泥巴砸臉的小童,把他老娘拉出來撐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