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大破顏良、文醜軍隊時,曹軍舊將就已經不服。這下他討寇無功而返,竟然還能獲得曹操的獎賞,這令本來就跟張遼有過節的李典、樂進和於禁更不爽了。
當然了,三人不服的原因不一樣。
李典不服張遼的原因在於,張遼曾跟他的叔父李乾情同父子,但由於張遼的過失,直接導致了李乾的死亡。
樂進不服張遼的原因在於,他剛於建安四年被封討寇校尉,有“每戰先登”之譽。現在每戰都沒張遼捷足先登了,他當然很難受。
而於禁不服張遼的原因非常直接,他帶軍以嚴肅莊重著稱。張遼這樣換主公,就跟換衣服的降將,他自然看不上。
可不服歸不服,你若讓他們真的公開翻臉,為了剿紫雲山的幾百個匪,自然犯不著。
但樂進會!
興平元年,樂進從擊呂布於濮陽,張超於雍丘,橋蕤於苦縣,都是先登陷陣。
建安三年,樂進從征張繡於安眾,圍呂布於下邳,還是先登陷陣。
這樣一個愛爭功的武將,焉能受得了這種氣?
所以,樂進回去後,就攛掇李典和於禁一起,三人帶著精兵幾十人往紫雲山奔去。
——你張遼帶著幾千人去,卻連幾百個土匪都拿不下來,還有獎賞,那就看我們的吧!
卻說張遼退兵後,餘瀾和廖化心裏的一塊大石頭終於放下了。
兩人均是大汗淋漓,汗流浹背。
倒不是因為熱的,而是因為過於緊張嚇得。
廖化此時方才明白了餘瀾的這段時間那樣的做的用意,張遼遇勇更勇、遇強更強,但他和關羽都有一個優點、也是缺點——過於義氣!
再一個便是,心軟!
你若跟他們硬剛,他們像碾死一隻螞蟻一樣給你碾死,如關二爺的溫酒斬華雄、斬顏良和文醜等。
但你若跟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他們就不會為難你了,如關二爺的義釋曹操等等。
所以,與其說是係統幫了餘瀾,倒不如說是他自己幫了自己。
麵對挑戰和磨難,除了勇氣和行動之外,還要用腦子,多觀察,多思考。
兄弟倆人劫後餘生,免不了感歎一會。
廖化自行去寨裏了,餘瀾則是百無聊賴地閑逛。
忽然,餘瀾眼前的麵板滴滴響起,比以往出現的都急。隻見上麵寫著:
“經係統檢測,宿主將遭遇曹魏五子良將中三將的挑戰,現隨即啟動頭腦風暴技能,硬剛樂進。”
餘瀾如臨大敵,迅速飛奔寨中找到廖化,“大哥,來不及解釋了,速讓寨中兄弟收起吊橋,全副武裝,於寨門前集合!”
廖化剛揣進肚子裏的心,此刻一下又懸了起來。
他來不及思考,來不及過問,就趕緊按照餘瀾的要求辦。
畢竟,餘瀾已經多次向他證明了自己料事如神的能力。
嘍囉們剛從山上尋回隱藏的武器,有盔甲的胡亂穿上盔甲,沒有盔甲的就穿著麻衣便服,悉數集結在寨門口的空地上,包括老人、夫人和童子,均按餘瀾的要求陣型擺開。
不一會兒,隻見一個幾十人的小隊緩緩地上山,出現在吊橋對麵。
為首的卻是一個矮小精壯的黑漢,一騎馬,一口刀,一麵鼓,一邊敲著,一邊懸崖邊上來回踱步。
餘瀾暗忖:此人定是樂進無疑了,顯得比誰都急!
樂進身後兩人,一個剛毅溫和,一個儒雅低調,前者是於禁,後者是李典。